人工成本管理已成为国外企业管理中一个比较成熟的领域。而我国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人工费用列支制度不健全,界定范围不明晰,渠道过多过乱,给工资分配、工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和冲击。本文通过对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建立了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的控制体系,即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进行弹性控制,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进行比率控制;同时提出了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对策。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寻求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有效途径,以保证利润和职工收入两大目标的实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实行了新的会计制度,合理界定了人工成本范围,规范了企业人工成本列支制度,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一些行业和企业已经开展了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统计工作,但许多企业对人工成本仍没有完整的概念,未对人工成本进行总量控制与核算,更缺乏对人工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一、人工成本范围及指标体系
人工成本概念及范围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
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比率型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由于不同企业职工人数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该指标可以显示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业聘用一名职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人均人工成本能够表示企业职工的工资和保险福利水平,也就能作为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价格信号。企业要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到企业来,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标,以便企业对人工成本水平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其中,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结构指标中的主要项目。
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劳动分配率=×100%
人事费用率=×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100%
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
人事费用率表示企业生产和 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支出,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人产出关系。
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实质上反映的是人工成本作为一种投入的效益,由于是相对数指标,有利于国际、国内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比较。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或劳动装备水平不同,增加值率和利润率不同,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指标适合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有机构成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由于各行业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因此,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一指标可能差异很大。
二、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体系
人工成本弹性控制思路
企业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是考察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即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对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 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的比值——即弹性的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人工成本作为一种消耗性要素,这种消耗的必要性取决于它为企业带来产出效益的大小。也就是说,一定的人工成本投入应带来一定的产出效益,当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增长时,人均增加值和人均 销售收入也应呈增长趋势,否则,这种人工成本投入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负面的。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的增加,必然引起总成本的增加,二者也是一种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样,就可以通过人均人工成本增长率与人均增加值增长率、与人均 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总成本增长率的比值,反映人工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即它在总投入中的含量的变动趋势。显然,当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增长时,人均增加值、人均 销售收入也要有所增长,且增长幅度应高于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才是增收增效的人工成本。反之,对于人工成本增长时其它产出指标反而呈下降状态的企业来说,其人工成本的投入就是不合理的,这部分人工成本的投入未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作用是负面的,说明该企业在人工成本弹性方面失控,需要合理调节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减少无效人工成本消耗,保持良好增长的态势。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有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人均人工成本下降的情况,尽管效益指标也有所增长,但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开发人力资源是不利的;尤其是当人均人工成本下降伴随着人均增加值、人均 销售收入等产出指标的下降时,会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更应该引起相当的注意。因此,对于这类企业,首先要改变以上的不合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才便于进行人工成本与各产出指标的弹性控制。
人工成本水平状态控制思路
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体系是从水平状态考察人工成本,即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工成本,旨在使企业在分配方面更好地兼顾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
率指标的偏差程度。显然,企业的这三项比率指标应当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这三项比率指标都不能为负值,所以,计算出的综合偏差率应大于0且小于等于1,符合这一条件的企业是人工成本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反之则认为该企业在人工成本的比率方面失控了。
有的企业劳动分配率或人事费用率指标出现了大于100%的情况,这显然都是非常不合理的,对于这类企业,首先要改变人工成本超出增加值或 销售收入的不合理现象,有的还必须扭转亏损局面,在此基础上,才便于进行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
综上,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可以进行弹性控制,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可以进行比率控制,企业若在这两方面都控制得较好,则认为该企业是双向控制型的企业;若两方面都失控,则认为是双向失控型企业。
人工成本控制体系的模型及步骤
1.人均人工成本的增加值弹性、 销售收入弹性、总成本弹性及综合弹性的计算
人均人工成本的增加值弹性、人均人工成本的 销售收入弹性、人均人工成本的总成本弹性的计
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Ev表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加值弹性;Es表示人均人工成本的 销售收入弹性;Ec表示人均人工成本的总成本弹性;1表示当年的人均人工成本;v表示当年的人均增加值;s表示当年的人均 销售收入;c表示当年的人均总成本;l0表示上年的人均人工成本;v0表示上年的人均增加值;s0表示上年的人均 销售收入;c0表示上年的人均总成本。
人工成本综合弹性的计算公式:
式中:——人工成本的综合弹性
2.企业、行业人工成本比率的偏差率及综合偏差率的计算
企业、行业人工成本比率的偏差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出企业当年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分别用rv、rs、rc表示:
rv=l/v,rs=l/s,rc=l/c[next]
再设行业当年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分别用表示,则企业、行业人工成本比率的偏差率公式为:
式中,Dv表示企业劳动分配率与行业劳动分配率的偏差率;Ds表示企业人事费用率与行业人事费用率的偏差率;Dc表示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与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的偏差率。
企业、行业人工成本综合偏差率的计算公式:
式中:——企业、行业人工成本综合偏差率
3.综合评价:
表示企业人工成本综合弹性,是从增长状态来考虑人工成本状况;
表示企业、行业人工成本比率的综合偏差率,是从水平状态来考虑人工成本状况。
两者综合分析企业人工成本状况时,有以下类型:
双向控制型:
比率控制型:
弹性控制型:
双向失控型:
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
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问题,首先是从战略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其次是从分配的角度,认识到它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是调节劳动者这个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动力机制的经济因素;第三是从管理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人才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对活劳动消耗进行监督、投放的重要工作。
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
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若企业冗员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水平反而难以提高,这是长期计
划经济体制给国有企业遗留下来的问题。
精减人员应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可将富余人员从岗位上抽出来,组织其学习文化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后再重新竞争上岗。在脱产培训期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奖学金制度等。在优化组织结构中着力解决好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凡有新建、改建项目需要增加定员的,都首先在本单位内部调整,消化吸收本单位的富余人员。对新建单位人员配备,从现有人数多于定员的生产单位中整建制的调整,并相应补充一部分新职工。
加强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
目前在比率控制方面存在着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收入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在于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中绝大部分用在了人工费用,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所剩无几,明显存在收入过分向该企业职工倾斜的问题。
加强比率控制的措施主要表现在:控制标准的细化,细化到行业内各种不同类型企业,建立行业内各种类型企业的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体系,即以各类型企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来考察其所属企业与之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率,
从水平状态考察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在政策上对比率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在保持人工成本合理比例的基础上,允许适度地提高工资总额,在增加职工收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使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始终保持在有竞争力的水平之上,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能形成良性的经营循环。对于比率失控的企业,必须使其将过高的人工成本比率指标降下来,调整好人工成本与增加值、 销售收入、总成本的比例关系。加加强对工资总额的控制,建立工资的控制体系,将人工成本控制指标纳入对经营者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对人工成本双向失控的企业要追究企业 领导人的责任等等。
此外,在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个别企业出现了增加值为负的情况,其原因是出现了亏损,导致劳动分配率指标为负。对于这类企业,其人工成本比率指标早已背离企业发展所要求的适度水平,需要从降低物耗成本和减少人工成本两个方面扭转局面,然而,大多数亏损企业的职工收入已明显低于盈利企业或劳动力市场水平。可见,对亏损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工作是有相当难度的,除了把减
少人工成本的重点放在分离富余人员上面外,还应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找出路,把市场需要的产品搞上去,把过高的物质消耗和无效劳动降下来,把职工收入的增加与降低物耗、增加有效劳动密切联系起来。
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
加强弹性控制,保持人均人工成本增长低于人均增加值及人均 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使人工成本与产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这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最关键的预警线。人工成本是一种消耗要素,这种消耗的必要性必然是它为企业带来产出的大小,从企业资本经营的角度考察,人工成本决策的首要依据是经济效益的高低,人工成本支出的阂限值必然是收益>成本。
为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在措施上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弹性分析与控制体系,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弹性控制有效的企业要总结经验,在继续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成本的控制寻求进一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途径。弹性控制好的企业,说明其对人工成本的投入带来了相应的产出效益,是增收增效的人工成本,既提高了职工收入,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又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有了提高,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工成本弹性失控的企业要进行因素分析,寻找失控的具体原因进行改进。有的企业在人均人工成本增长的同时,人均增加值、人均 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也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却低于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说明在对人工成本投入的过程中,并未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也就是人工成本的相对投入量过高,这就需要企业在今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结合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减少无效的人工成本消耗,以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从生产经营上找途径,增加产出,即增加值与 销售收入的增长。例如开拓市场,扩大 销售额,扩大高增加值产品的生产;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有利的产品组合战略,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等。
3.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集约型经营,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消耗,降低产品的物耗成本,降低总成本,在少增加投入或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提高企业产销总量,增加利润总额。
4.严格限制、减少无效消耗人工成本支出,减少冗员、堵塞漏洞,最大限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无效损耗。
发挥工资激励作用,规范人工成本结构
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见,工资总额水平的控制以及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当前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对人工成本结构的管理。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在工资以外的人工成本中,职工福利费用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而企业的人工成本结构中职工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这对职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对于这部分人工成本,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