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资产管理 >> 正文

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管理人网 参加讨论

  2、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随着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方法也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的一个系列,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外部环境及本企业的预算水平进行选择。对于市场价格及企业市场份额情况不很确定的企业,应尽量采用弹性预算;而对于市场情况比较确定的企业,则采用固定预算更为合适。另外,企业预算水平也是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预算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选择较为先进复杂的一些预算方法

  ,如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而对于预算水平较低的企业,则尽量从编制简单易行的预算开始,以防引起工作的混乱。

  (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员工可能对预算作出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可能受到预算编制的方式,他们在预算编制中的参与程度,沟通交流的方式,预算的表述形式及预算实施的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

  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应要考虑以下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

  1、认知:人的认知能力是存在差别的,对于同样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预算管理中,可能会存在员工对目标理解及政策认识的差别,因而要求在预算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这种认知能力的差别,进行广泛沟通与交流,以使对预算的认知误差风险提前释放,保证全体员工对预算的理解一致。

  2、个人目标:每个行为主体个人都是社会环境下的“复杂社会人”,他们都具有各自的个人目标。这要求管理体系除了制定预算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或改变行为主体的目标函数,或改变行为主体实现目标最大化过程中的约束条件,促使各行为主体个人目标和预算目标的一致。

  3、参与:参与原则是一个被预算制定者经常忽略的原则。人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对于那些本应参与预算制定但事实上并没有能够允许作为预算制定者一员的人来说,他们很有可能会取消他对预算的通力合作和支持,而相反地,会进行一些消极的抵触。所以,企业预算的编制应当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以保证预算编制的效率。

  4、愿望层次与目标:预算的实现被视为成功,而预算未实现则被视为失败。这可以影响到激励和士气。从目标的一般性看,激励是通过提高行为主体的动机力量来实现的,动机力量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行为主体积极性和激发行为主体内在潜力的力度。因而预算编制在设定目标时,要仔细进行斟酌,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力争使动机力量最大化。

  5、借口:在预算的实施中一定要注意实事求是、认真地对待预算的每一个批评,如果确实是预算存在问题,则要对预算进行调整,如果不是预算的问题,而是行事者的行为出现了偏差,则一定要对该行为主体进行一定的惩罚,保证预算的权威性。

  6、强加(imposition):如果管理当局“自上而下”地强加预算,那么“在下面工作”的人员可能会抵触它们,不给予支持,或根本就没有热情。

  (四)周期性明显的企业,可以采用周期预算来编制长期预算,以与企业的周期战略管理策略相适应

  以企业周期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将能使企业在对未来预测时首先明确企业现时所处的周期阶段,根据企业环境和企业活动的周期性规律,对企业的未来环境和状况进行预测,使预算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实现方式是实行周期战略,即以企业周期为基础确定企业在各个周期的发展战略,这就更加要求企业以周期为基础来编制预算。在以周期为基础编制预算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生命周期,因为经济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而产品生命周期则属于企业经营活动规律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生命周期是对企业整体行为规律的描述。当然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其他几类周期的情况。

  (五)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应避免的一些错误倾向

  1、避免预算过繁过细。有些企业认为,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控制的手段,应对企业未来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细致的规定。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由于预算对极细微的支出也作了琐碎的规定,致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由,这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企业运营的效率。所以,预算并不是越细越好。究竟预算应细微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到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

  2、避免让预算目标取代企业目标。这是预算管理中的另外一种危险倾向,即常说的目标置换。在这种情况下,各职能部门主管只是热衷于使本部门的活动严格按预算的规定进行,但却忘记了首要的职责是要千方百计地去实现企业的目标。目标的置换通常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没有恰当地掌握预算控制的。为职能部门设立的预算标准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与企业的总目标方法更直接的、更明确的联系,或者是企业环境变化产生了预算目标与企业总目标的脱离。为了防止预算控制中出现目标置换的倾向,一方面应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计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当适当掌握预算控制的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避免因循守旧。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另一种危险倾向是因循守旧,以历史的情况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比如职能部门以前年度的日常支出预算的标准,因此职能部门有可能会故意扩大日常的支出,以在以后年度获得较大的支出预算标准。所以,必须有一些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来扭转这种倾向,否则预算很有可能变成掩盖懒散、效率低下的主管人员的“保护伞”。

  4、避免一成不变。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如果情况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就应当调整预算或重新制定预算,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上一页  [1] [2] [3] [4]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