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金唤醒理财意识
基金是最适合大众的投资理财产品。作为一种集合理财产品,基金就是老百姓把钱集中起来委托专家理财。在美国大约半数家庭拥有共同基金。中国的基金业,即使不算1998年开始的封闭式基金,从2001年开始的开放式基金也有5年历史。然而,基金一直得不到广大百姓的充分信任。
2006年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因为基金创造了理财神话。这一年,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的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100%。最好的一个基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一年收益增长约180%,为2006年全球最赚钱的基金。
基金成为2006年收益最高的理财产品,对普通百姓产生极大诱惑力。前一年,人们还在津津乐道楼市的巨大收益。到2006年底,人们发现和基金一年翻倍的收益相比,其他理财产品显得小巫见大巫。于是,基金一下子成为抢手货,出现排队争购的热潮。2006年,新发基金竟然高达4000亿元。进入四季度,更是热潮汹涌,仅嘉实策略增长一个基金竟然发行了419亿元。
2 发现好机会并不难
我们把眼光放开一点,对这两年理财市场进行回顾,就会发现两年里每年均有一次极大的投资机会。而发现这种机会其实不难,只要有理财意识,只要有理财知识,加上理性判断,凭常识就能辨别这种机会,然后就看你有没有勇气了。
2005年的最大投资机会,是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这一年,大部分股票是下跌的,股票市场非常低迷。但是,这一年里上证企债指数年涨幅高达24%,国债指数涨幅达14%。涨幅最大的是03三峡债,年涨幅高达36%,02三峡债年涨幅达到30%,03国债(3)年涨幅达到26%。这样高的年收益,对低风险的债券市场来说,几乎不可思议。
这种高收益来源于市场的恐慌。
2004年4月债券出现非理性大跌,几乎所有债券都跌破了百元面值,低的甚至只有80元左右。要知道,债券到期后可是按100元兑付的,加上利息本来就比储蓄高,这是多么好的机会。
本报在当时特意刊登文章详细分析了债券具备的极高价值,可惜,很多人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结果,2005年债券整整上涨了一年,一些80元的债券,一直上涨到超过100元面值的价格,使得债券成为这一年高收益的理财品种。
2006年理财市场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基金。在基金中,最大赢家不是开放式基金,而是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收益最高的品种年收益约为180%,但是,封闭式基金年涨幅最大的高达264%,大盘封闭式2006年的平均年涨幅大约为150%,高于开放式基金100%的年收益。
本报多次分析过基金特别是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倡导散户购买基金。如记者2006年1月2日曾写过这样的文章《抓住天赐良机只需要常识》,文章中回顾了2005年债券的机会,然后指出“2005年第二个低风险的良好投资品种是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的情况与2004年债券市场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打折,而且打折得更离谱。”本报2006年2月1日刊登的《侃侃狗年“理财经”》文章,再次介绍了2006年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股票所具有的投资价值。
事实上,封闭式基金2006年之所以成为最大的赢家,有超额收益,一个是基金净值的增长,一个就是折价率缩小。在2005年底的时候,封闭式基金虽然已经有所上涨,但大盘基金的折价率依然很高,大部分打了六折,价格均在0.6元左右,净值在1元左右。
封闭式基金一般只能持有80%的股票,另外20%是债券和现金。而当时,大部分基金的仓位大约是70%多些。那么,当时净值1元的基金,其中超过0.2元是现金和债券,这部分不管股市如何变化,基本上不会贬值。这样,如果以0.6元的价格买入,其中至少有0.2元的资产是绝对安全的,等于用0.4元的价格买了0.8元的股票,意味着以市场上的半价买了股票,比自己直接买股票还要合算,而当时的股票价格本身就处于最低的区域。
这样理性地算算账,就会发现封闭式基金具有多大的投资价值。于是,就有了2006年基金的巨大涨幅。
常有人抱怨中国缺乏投资理财产品,普通百姓缺少投资渠道,因此,大多数人总是选择把钱存入银行。这种抱怨完全不符合事实,假如对投资理财市场了解一番,就会发现2006年各种理财产品之多,实在令人眼花缭乱。
一句话,无论你手上拥有人民币还是美元等外汇,除了存银行储蓄,都能找到相应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有些人之所以抱怨理财产品少,实在是对这个市场缺乏了解,也说明很多人缺乏理财意识。
这种情况在2006年底突然发生极大变化,相当多的人理财意识一夜间被唤醒。这一切缘于一个非常大众化的理财产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