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通过举债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筹集部分资金。但是举债是以能偿债为前提的,如果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则生产经营就会陷入困境,以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对企业投资者来说,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对债权人来讲,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他们作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条件。
虽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也能反映资产的流动性或偿债能力,但这种反映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反映短期偿债能力)。这是由于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最直接的资产还是现金。因此,用现金流量和债务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到期债务比
到期债务比=现金余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这里,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对这个指标进行考查,可根据其大小直接判断公司的即期偿债能力。
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余额/流动负债总额
这一指标中,比率与偿债能力呈反比,即该比率偏低,说明企业依靠现金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若较高,则说明企业能轻松地依靠现金偿债。
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余额/债务总额
这一指标同企业的偿债能力呈正比。该比率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反之,比率越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弱。
5.支付能力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用现金偿还贷款外,还需要用现金购买货物、支付工资、支付税金、对内(对外)投资、分配利润等等。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这些款项,那么正常的经营活动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企业就无法成长和发展,投资者就无法取得回报,所以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还是经营
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支付能力,都需要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的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特别是其中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来和各种开支进行分析和比较。
首先,将企业本期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收入和本期所偿还的债务、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对比,其余额即为企业可用于投资及分配的现金。
在不考虑筹资活动的情况下,它们的关系是:可用于投资、分派股利(利润)的现金=本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偿还债务的现金支出-经营活动各项开支;考虑筹资活动时,只需在该公式的右边加上“筹资活动的现金收入”项即可。
如果企业本期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利润)的现金大于0,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加上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就足以支付本期债务及日常经营活动支出,可以有一部分余额再投资或利润分配;反之,当企业本期可用于投资、分派股利(利润)的现金小于0时,则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加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收入不足以支付企业债务和日常支出,需要通过筹资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表在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时,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规定,1998年所有原先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企业均改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举措也说明了这一点。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本期及以前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节余情况,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当前、未来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企业当前和以前各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