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预算管理 >> 正文

通往全球500强的门户 全面预算管理财富逻辑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近10年来,同样经历过市场无数次实践验证,中国大中型企业也逐步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工具价值,并以“中国特色”的方式予以确认和发扬:2000年9月,国家最高行政主管部门(前经贸委)在下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就明确要求,国内大中型企业要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此后5年间,全面预算管理成为许多特大型、大型企业高层决策与管理的核心内容,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不同场合的谈话中也一再强调加强央企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进入“全球500强”的15家企业绝大多数采用了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将近三分之一。

  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国市场业已落地生根,为什么中国现有企业还会陷入做大容易做强难的窘境呢?对于这一问题,专家王晓翔通过实地考察美国知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多年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经验教训,就中美两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所存在的差距谈了自己的看法。

  王晓翔认为,中美两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信息化手段等方面。从管理体制上看,美国企业是以企业资源分配作为预算的主要依据,其预算目标是“单一化”的,即确保股东权益的增值,而国内企业的预算目标则是“多元化”的,所下达的预算目标并不与资源分配挂钩。预算目标的多元化与目标本身的内在矛盾,势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预算目标的混乱,进而使预算失去方向。同时,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控制手段,有相应企业文化支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大企业在这方面大多做得比较成功,而国内企业由于在企业文化方面尚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引导,在全面预算管理推出时往往阻力很大。

  王晓翔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企业关键经营指标,即在实现降低运营成本与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为资产重组提供基础和手段,如集团不同产业板块的销售集中管理、集团范围内原材料集中采购等。制定合理预算目标的关键,是要依托企业战略(包括集团与企业两个层面)。美国大企业中都是先有企业战略,再有预算目标。预算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是保证企业战略意图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没有企业战略,全面预算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美国企业的董事会一般都设置高水平的战略研究规划部门,由首席经济学家负责组织内外部研究力量,分析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包括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状况等内容,并据此制定企业营销、产品、研发、投资、融资等方面策略及3至5年的发展规划。董事会基于这样一种研究成果制定的预算目标往往比较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记者随机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不少企业高层决策者在审批预算目标时存在一个观念上的误区,即认为企业预算审批后,只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事实上,由于企业的经营和生存环境错综复杂,制约经营成果和收益水平的许多因素是不可预见的,所以要百分之百地精确制定企业预算目标是不现实的。预算工作的努力方向是,预算目标的制定就是经过科学系统的决策程序,采用先进的研究分析方法,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部署。同时,管理和控制本身是一种艺术,全面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并不是要通过预算目标把企业控制在某一个点上(收入、利润),而是把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控制在一个区间或是一种趋势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