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高昂的分销和推广费用,但也意味着品牌的主流化。市场营销行业在很多年前就发现了品牌自上而下传播——蒙牛称之为“梯度转移”——的特质,“消费领袖”一定是在中心城市而不是乡镇。在一线市场成为第一品牌的时候,在二线、三线市场也会成为第一品牌。中心城市本身就是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战略地形,不抢占这些战略地形,品牌就不会成为主流,就注定了被边缘化的命运。
事实也证明了蒙牛战略的正确:娃哈哈也有100亿业绩,做的也都是快速消费品,但因为娃哈哈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传统策略,不管业绩再大,它的产品总是得不到主流消费群的认同。在蒙牛成为香港第一品牌的时候,娃哈哈却还为着进攻上海市场而大伤脑筋。
另一方面,乳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产品——尤其液态奶——产品属性几近同质化,整个行业面临着原料上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压力。
蒙牛嗅到了“红海”的血腥气息。于是蒙牛推出了两种新极品纯牛奶:“奶爵6特乳”和“蒙牛特仑苏”。从各个生产环节,保证产品的高端化,以产品差异化避开低水平价格战。并建立“乳业联合国”,用奶源品质与国内乳品企业拉开差距,构建差异化的乳制品。
蒙牛高端奶的推出,使蒙牛找到了一片新的“蓝海”,也点燃了整个乳业市场新的高端品牌争夺战。
蒙牛“借势”开创蓝海
营销策略创新也是创造突破性增长业务、开创“蓝海”的一条重要途径。
蒙牛借助大胆、出奇制胜的营销策略,6年之内营销200亿,让传统战略、营销专家大跌眼镜。我研究蒙牛的营销战略,总结出以下几点:集中优势兵力,毕其功于一役;巧借对方之力,胜敌而益强;重视媒体,借重传播力;强调公关,事件营销第一。
首先,蒙牛是那种喜欢毕其功于一役的企业。
在创业初期,就表现出了高于普通企业的气概。媒体,它成功地和央视组成了联盟;工厂,它建成了全球样板工厂,还有国际示范工厂;市场,也是从最难打的中心城市开始进攻。
“毕其功于一役”是一句易说却难行的话,因为这背后的隐喻是需要更多的钱。牛根生敢于在只有1000万募集资金的情况下打300万广告,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天下有几人能有?
在进攻一线市场时,“集中优势兵力”原则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进入香港市场、上海市场和北京市场时,蒙牛都表现出了强大的信心和气概。在进攻香港市场的时候,打破了“香港自有人造食品以来人员推广的最高纪录”——103个做免费品尝的导购员。在攻坚上海滩时,蒙牛首次大规模使用网络营销工具——“易购365”,持续的大力度的买赠投资甚至让合作的两大后盾——烟糖公司和利乐公司——都顶不住压力而退出,中途“哗变”。蒙牛冰淇淋“大冰砖”进攻北京市场,“买二赠一”大力促销,并一炮打响,一个月的时间使日销量增加10倍,一举完成北京的销售网络建设。
蒙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所认为的一个观点:如果你能做到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那你就是NO.1。
其次,蒙牛善于借力,巧借对方之力,敢借巨人之力,善借强者之力。
在通常情况下,力量在对抗过程中是要大量消耗的。但是,中国战略家们却在思考自己的力量在对抗过程中如何越变越强,即“胜敌而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