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有了较大提升,但城市与农村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鸿沟。自党和国家政府在2004年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开始连年下达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时代主题。传统农村的概念被重新书写,新农村开始逐渐崛起,农民的收入以及消费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企业竞争压力加大,开始进行新市场的追寻,农村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使得县级及农村“蓝海”市场正逐步显现其价值,渗透到各地乡村角落的各种媒体的重用开始凸现。
农村市场价值分析
1.城市市场竞争激烈,众多产品市场趋于饱和
自经历过计划经济下因商品“供小于求”而导致的定量购买的阶段后,中国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繁荣发展的景象,供给很快便大于需求,人民的购买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众多商品似乎是一夜之间走进了千家万户,充斥于百姓生活的点滴之中。
目前,普通消费品在具有较高消费水平的城市居民中已基本普及,城镇的消费增长量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众多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实践证明:在城市的红海阵营中的厮杀与抢夺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自身扩大生产的要求。于是乎,在利益的趋势下,众多厂家开始从广大的农村市场着手,寻求潜力十足的“蓝海阵地”。
2.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购买潜力
与城市居民相比,虽然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值依然较低,但由于近年国家实行一系列的“重农”政策,借助多种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2005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3255元,比上年增加319元,增幅为10.8%。农民手中的钱更宽裕了,其购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人均消费支出也随之呈现出连续稳步快速增长的态势,由1990年的584.63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2555.40元,这足以说明农村居民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其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农村市场的潜力巨大。
3.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旺盛,农村市场成为企业与媒介的经营“蓝海”
较强的购买力注定了农村市场对商品拥有较为旺盛的需求。但由于产品生产、通路以及宣传的不到位,致使广大的农村市场依然存在众多产品及其影响力无法达到的地方,同时这也进一步说明:大量的产品对于农村市场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应该借助媒体加大产品的品牌宣传与推广力度,借助百姓最常接触的媒体来提升产品的影响力,从而增加其在农村市场的渗透。
虽说新农村建设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然而由于多年来的忽视与错误定位,农村市场并未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借助新农村概念的提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农村现已成为企业及媒介经营的“蓝海之地”,同时从深度与广度挖掘市场,使农村市场的价值与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