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管理聚焦 >> 中国式管理 >> 正文

走出中国式管理怪圈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新浪财经 陈荣平 参加讨论

  这种没有根本冲突特点,决定了中国管理与西方管理在艺术和技术完全可以可以互相包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我认为,管理的艺术主要回答的是价值范畴问题:好不好?美不美?;管理的技术问题主要回答:对不对?成不成?有效无效?我们做事的原则一般都是先求成后求好的。这决定了中国管理学必然也要走这条路,先求成后求好。可以说,在管理学的研究层面上看,中国管理学经过20多年的开放学习已经走过求成的阶段,现在是要求好。从这样的趋势判断,中国目前流行中国式管理,说明中国管理学人在“求好”。这是值得我们庆幸和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是,我们作为管理学的研究者必须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身份,我们是在务虚,还而言之,我们是在务虚的层面上求好。这就需要注意避免两个不良的倾向:

  第一,关注中国的管理艺术切莫忘记中国的管理技术。我们说,经过20多年的开放学习,我们经过了技术层面的开放学习阶段,不等于说我们技术层面的学习已经完全到位了。只能说,我们研究者不满足于学习的现状了。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强大,作为有民族自尊心的人都不会满足于一辈子学习,从学生到老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还是管理实践层面的问题,都需要技术。而且,管理技术是管理的基础和存在的理由,没有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那么就没有管理了。或者说,我们的文化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都可以解决管理问题了,管理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事实上,不是这样,彼得.德鲁克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不需要在这里讨论。实践层面我们还有大堆问题有待解决,迫切需要技术层面学习者不断努力。

  第二,关注中国的管理技术。中国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管理理念或者管理艺术,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系统化、工具化、程序化和操作化。这才是最考功夫的事情。日本之所以能够在丰田模式上面取得成功,除了有效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之外,就是能够把大和文化充分转换成为可以计划、考评和控制的程序。一方面,达到技术成效,另一方面,不失人性。如果技术不失人性,那么它就不可能与本土文化发生冲突,这是根本的一条。我们在对待外国管理技术方面,除了责备“水土不服”之外,是在找不出外国管理技术有什么不是的地方。如果仅仅责备“水土不服”那是很正常的了。为什么?本身就不是针对中国人设计的管理理论怎么可能就服呢?这是任何一位管理学者都做不到的事情呀!如果是技术不适用,你可以研究开发或者改进出新的技术。譬如日本的田口质量管理,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改进。为什么我们的管理学研究者不去做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而要跑去鼓噪“中国式管理”呢?如果人家一问: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我还不知道他们如何回答。

上一页  [1] [2] 

Tags:中国式管理怪圈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