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支撑下一个30年?
改革开放30年,成为盘点中国经济的最佳时点。
30年成就辉煌,被冠以“中国维新”美誉,更创造出令世人称奇的“中国速度”——截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中国GDP已经达到1978年的13.45倍,现在一年净增的GDP数字,已经接近1978年前全年的GDP总数。
而在企业界,中国制造席卷全球,更是打造了中国企业“低成本”竞争战略的核心优势。
但是,站在30年的时点上,“中国维新”继续保持“中国速度”的前景,却并不乐观。
正如《中外管理》第9期封面文章《精耕时代》所展示的那样,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的减速使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预计,在未来,“中国管理”也必将替代“中国制造”成为新30年“中国速度”得以延续的新能量。
环望全球,各个国家都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并对全世界企业具有借鉴意义的管理模式。那么,中国呢?
——应该说,尽管这样的管理模式暂时还没有成型,但已经有一些企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比如:海尔、新希望(行情论坛)、万科、联华超市等等,事实上它们都是探路者,作为中国的榜样企业,它们的经验和教训,会成为中国管理模式的基石。
站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萌芽中的中国管理模式具有怎样的特质?它因何而产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具有怎样的联系?又呈现出怎样的运营特色?具有多大的普适价值?
尽管依然在寻找中,但相信总会有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