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教育科研室配合编印《教育科研简报》,以教育科研拉动教育改革。《简报》每两周一期,人手一份;还编印教育科研综合杂志《一中教育》,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教育理论、交流经验的平台。
在课题研究上,倡导“科科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九五”期间,学校共立项课题27项,到“十五”期间、“十一五”时期,立项课题增加到50多项,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不断高涨。
“九五”期间的课题“三步式课堂教学程序”使学生重视课本,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十五”期间,“主体性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更上一层楼,师生共创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合作精神,个性特长,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主体性教学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创设了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优化了课堂教学。
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又突出个性,因材施教,极大地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教学成绩显著提高。目前,一中的分层次教学已作为教育科研的成果已推广全市,各高中学校都借鉴了这一成果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跨越发展
一中传承百年积淀的历史文化,在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断创造佳绩。196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先进单位,1980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1982年被国家两部两委命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模范”,1992年,被黑龙江省教委授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学校”。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同年,又以全市第一的考核成绩迈进了省级首批示范性高中的行列。进入新世纪,学校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一个集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的崭新一中已经形成。
在这曲折前行、流光溢彩的一百年里,学校所集中体现的,是心怀天下、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是勇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是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是立志笃学、求实创造的坚强信念,是团结凝聚、和谐奋进的人文力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中人的脉搏始终与嫩江大地同频共振,一中人的呼吸也始终和祖国昌盛息息相连。
旧貌新颜
历经百年的沧桑风雨,老一中校区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为了学校的发展,打造鹤城教育的航母,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一中。
2006年,一所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在齐市南苑开发区拔地而起,百年一中以现代化的雄姿步入了又一个崭新的时代。校园的整体规划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创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教学环境为目标,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充分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新校园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可容纳90个教学班,4500名学生。
校园内景致优美,文风雅韵,幽静怡人,汇成了一中“十大人文景观”。在“善德广场”上,“感恩泉”水柱跃动,水花翻飞,犹如跳动的音符,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奏响欢乐的乐章。在寓意着百年一中沧桑巨变的“世纪广场”,“世纪鼎”巍峨庄重,标志一中百年走过的辉煌历程。“智慧池”映照着天光云影,好似凝聚着天地之精华,汩汩涌泉,象征着一中人的智慧如活泉流水生生不息。还有“爱心墙、英才墙、园丁园、崇礼园、桃李坛、成长路、朝阳亭”,每一景都如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宽敞明亮的餐厅楼,温馨如家的宿舍楼,可使学生食住无忧。配备先进教学仪器设施的实验楼、科技楼,藏书5万多册的图书馆;现代声光音响的多功能报告厅;功能齐全的艺体馆;铺设标准塑胶跑道的体育场……所有的教学设施都以现代化的高标准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整个校园,精心设计,布局合理,人文气韵浓厚,生态环境适宜,在国内堪称一流。
一中经历的百年沧桑换了新貌,它标志着一中进入了又一个崭新的时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辉煌已经属于过去,未来还有待开创。“我们是踩着巨人的肩膀站立起来的”,这是现任校长权太旭面对全体教师说的一句话。站在百年的交汇点上,一中团队会接过教育先驱者心中的火炬,继续承载着教育兴国、教书育人的责任,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每一个一中人都将满怀信心,秉持他们对于未来的虔诚期盼与庄重许诺,以更坚定的姿态耕耘在这片见证了历史也将孕育希望的教育沃土上,创造出更为辉煌灿烂的明天,一中的前景会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