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管理聚焦 >> 结果管理 >> 正文

绩效管理中的员工行为分析与改善之一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中人网 朱国成 参加讨论

  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一方面是管理者理念更新不到位、企业管理环境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员工仍旧被动地参与绩效管理过程。员工认为绩效管理是换汤不换药的“把戏”,管理者爱怎样搞就怎样搞吧。在这种情况下,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员工是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但是,从绩效管理中员工的表现来看,员工又是充满矛盾的。

  从员工内心深处来讲,员工希望得到真实的工作结果的反馈,因为:一方面员工把工作看成是实现自我的主要方式,工作中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创意,员工希望知道自己努力产生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结果在与同事之间的比较中又会产生出社会意义,是个人成就感和自尊的来源。企业也希望提供给员工准确的评价,通过评价找出企业和员工在工作中的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实现员工和企业绩效的循序提高。

  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的影响下,员工对于自己真实工作业绩的认知已经变得不再是真实的。由于企业的考核一般都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绩效考核结果在员工看来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完成情况,而是自己将要拿到的回报和将来在企业的发展前途,在这种影响下,员工对自己工作业绩的主观评价就会偏高。

  一、消极的员工心态

  分析起来,失效的绩效管理中员工心态主要是以下几种类型:

  (一)被动心态

  最常见的说法就是,爱怎样折腾就怎样折腾吧,跟我关系不大,还不是每天上班下班。这就是员工被动心态的典型例子。

  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在企业管理中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尤其是在以往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下,基层员工所需要做的就是被动接受指令和执行指令,其自主决策、自由发挥的空间小的可怜,这也正是僵化的科层制的问题所在。而在新经济条件下,环境的剧烈变化逼迫组织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贴近顾客的决策权,从而获得更大的组织弹性。

  这也是各种新的管理工具发展的重要特点。比如目标管理,即强调在目标设定的前提下,让员工拥有更多的实现目标的自主权,并以此来激励员工。绩效管理实际上也包含着这种转变,在绩效管理的所有环节,从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估到绩效反馈,员工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活动参与者。比如在绩效计划阶段,不仅是上级给下级设定绩效目标,更要求下级从工作实际情况角度自主地提出完成工作的可行方案;尤其是在绩效反馈阶段,员工不只是来听上级的评价,员工更要在上级的帮助下找到改善绩效、提高能力的途径、方法。可以发现,绩效管理所有环节的信息流动都是强调双向流动,而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

  而从国内绩效管理的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基本上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有些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和原来的制定计划、执行、结果检查的工作方式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其实差别就在于此。

  员工抱有这种被动的心态,是非常自然的,一方面员工尚不习惯参与管理,而另一方面管理者也不具有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的能力。相反,我们看到,在很多团队工作模式中,比如企业为某个临时性问题从各个部门抽调的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小组,在这个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更容易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性,其中的缘由就在于,这类工作离开任何一个成员都可能陷入困境,项目小组的管理者更愿意倾听和鼓励成员参与,而每个成员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被尊重和成就感。

[1] [2] 下一页

Tags:结果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