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人力资源管理 >> 薪酬福利 >> 正文

提高工资成本可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学者看到的,是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占美国国债余额的10%,没看到的,是美国国债只占美元债券市场15%的份额。

  要知道,美国国债,是当下全球近26万亿美元债券市场中最优质的债券之一,否则,中国政府不会傻到持有其十分之一。债券价格和债券收益率是跷跷板,在美元债券市场,美国国债的息率比其它国家、企业发行的美元债券息率低,如中国将4000亿美国国债当武器抛售,美国国债价格下趺,息率提高,26万亿美元债券的投资人乃至70万亿全球债券的投资人会一拥而上,将中国能抛的美元债券一扫之光。格林斯潘说得没错:不必担心中国抛售美国债券,只要中国政府抛售,有的是承接下家。在当今的资讯时代,不出家门就可以进行全球股票、债券交易,两个中国学者肯定没有这一方面的操作经验,不知道美元债券市场和全球债券市场的水有多深,所谓抛售美国国债使美元崩溃,犹如以卵击石,大概只有败家子才会这样做这等傻事。

  中国央行管理的1万3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在国际资本市场算老几?低于瑞银、高盛、富达、摩根、安盛、先锋、花旗、美林等全球十大资产管理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与最近爆发危机的美国次级房贷抵押债券规模相当。本次美国次级房贷抵押债券发生危机时,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央行三天内(星期四、星期五、星期一)即向金融市场注入4500亿美元资金。两个中国学者认为中国的1万3300亿美元外汇储备、4140亿美国国债是足以使美国国债和美元市场崩溃的“核武器”,如果不是西班牙式的唐吉诃德,就是中国式阿Q!

  如何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为什么承受着升值的巨大压力?原因是贸易失衡造成外贸盈余过大、国内流动性过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由廉价劳动力创造的“中国制造”产生的利润,在中国,只能由少数人享用,劳动者有限的收入无法消费“中国制造”的产品,从而造成内需不足,只能一味地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是中国贸易失衡的最根本的原因。

  既然缓解贸易失衡的途径是增加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人民币升值既不是唯一的办法,也不是一定有效的方法。要减少贸易顺差、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一个方案比调升汇率更有效,就是提高“中国制造”的工资成本,提高劳动者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但中国的“学者”,都选择性失明地拒绝这一能立竿见影的方案,挖空心思地以抗拒外国(特别是抗美)压力煽动虚假的民族主义转移视线,维护企业、国内外资本等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

  提高“中国制造”的工资成本,措施是提高并保护中国工人的小时工资,限定加班工作时间,保证更多人就业,让中国工人分享“中国制造”的劳动成果。

  提高和保护最低工时工资,增加“中国制造”的工资成本,与人民币升值一样,有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平衡贸易冲突的作用,还是扩大内需的唯一有效途径。

上一页  [1] [2] 

Tags:薪酬福利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