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人力资源管理 >> 团队建设 >> 正文

班组绩效倍增管理案例:先人后事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八九点管理培训研究网 八九点培… 参加讨论117

  先人后事

  ---绩效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精神管理

  许多班组长将绩效考核当作绩效管理的全部,这种以结果为唯一管理点的方式忽略了结果是由起点决定的,由过程保障的,所有希望班组获得高绩效的班组长,必须从起点进行规划。

  绩效的起点是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某一城市一家医院的同一病房里,住着两位相同的绝症患者,不同的是一个来自乡下农村,一个就生活在医院所在的城市。

  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亲朋好友和同事前来探望。家人前来时宽慰说:家里你就放心吧,还有我们呢,你就安心养病吧。朋友探望时劝慰说:现在你什么也别想,就一门心思养病就行。单位来人时开导说:你放心,单位上的事,我们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现在的工作就是养病......

  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只有一位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守护着。他的妻子十天半个月才能上来一次,或送钱,或送些衣物。妻子每次来,总是不停地说着说那,要丈夫为家里的事情拿主意:快要浸种了,今年试种“六四”还是“四六”?再过两天,他大伯就要嫁女了,你说送多少贺礼啊?小芳说要跟她表姐去“出门”,我还没答应,这时要你拿主意......

  大家想想:

  1。你认为继续谁活下去了?

  2。为什么这么判断?

  不知道你猜得对不对?

  几个月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那位病人,在亲人、朋友、同事一声声“你放心吧”、“你就安心养病吧”的宽慰声里,意识中感觉他们已不需要自己,自己也就失去了活着的价值意义,渐渐地失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在孤独寂寞与病魔的吞噬中一点点地死去。

  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在妻子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定夺、拿主意中,意识中感觉家人对自己的不可缺少,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意识到自己必须活着,哪怕仅仅是给家人那些主意,于是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是体现在被别人需要。当一个人没有任何能力,不被任何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他就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被别人需要是一种最大的快乐,甚至可以创造出奇迹。

  我们往往认为企业的失误或失败是因为管理、营运方面等纯理性的问题造成的,却忽略了在此背后诸多与企业内、外部人的情绪、情感相关联的感性部分。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了5个层次,对应在企业现场如下图所示:

 


  人在得到低层次需要满足后,就希望得到更高一级需要的满足;人在高一级需要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往往会表现出对低层次更大的需要。

  很多班组长面对员工对薪资、奖金的抱怨时,往往无法对应,采用逃避或随声附和的行为。其实,员工往往抱怨的不是收入问题,他们清楚,收入问题不是班组长所能左右的。他们的潜台词是:“我这么能干,为什么不夸奖我?”,更多是希望得到班组团队的认可,满足他们得到赞赏、获得成就感的需求。

  作为班组长,要敏锐地发现员工的真正需要,进而创建一个能够满足需要的管理平台,才能真正激励员工,实现高绩效的管理。

  班组应该是员工的“精神家园,乐业福田”,工作是员工成就价值、实现自我、证明自我的平台。在工作中让员工得到需要的满足,正是“以人为本”的管理重点,也是绩效管理的真正起点。

Tags:班组管理班组长培训班组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