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实施方案 >> 正文

突出重围 信息化教会三元如何保鲜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互联网周刊》 佚名 参加讨论

  有50年历史的三元,能否借着信息化突围,赶上乳业世界的后生对手?

  王丹是三元营运中心的经理,今年4月之后的每个清晨,她都能看到办公桌上摆放着头一天最新的分销情况报表,对昨天各个库区的销售情况有了准确的了解之后,她将依据这些信息和当天的客户订货情况,对当日给生产厂下的订单做出更加准确的调整。

  现在,每天晚上9点左右的出货似乎和从前没什么分别,许多变化却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订单跟踪可以轻松地在系统中查询,客户的需求对比可以通过预计交货表进行分析,这个时候距离三元新系统上线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全新的信息系统已经使得三元的管理者们号准了企业跳动的脉搏。

  道路曲折

  三元是北京一家老牌牛奶生产企业,产品包括牛奶、酸奶、干酪等,多达150种。2007年3月28日,三元发布2006年度报告,宣告2006年主营收入接近10亿元人民币,利润达到2.09亿元人民币,走出了前几年的发展困境。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三元开始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程。首先从信息数据管理的角度,选择了在此方向上具备一定优势的利玛软件。“利玛系统在很长时间以来,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确实为我们的销售业务做了很多的贡献。”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杨庆贵对《互联网周刊》介绍。

  对三元这样的日配企业来说,节省时间、保证销售品质是销售的重中之重。每天从接受订单到生产,再到最终出货送达用户,都必须在当天完成,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客户的订单雪片一样送到运营中心,随后由客户经理们下单到分销系统中,如果生产者们由于系统信息不能共享等原因,就只能预估进行生产。当产品送到库区之后,问题就会出现,当日生产的产品可能不能满足订单的要求,客户们却挤在大门口等待提货,到了这一步,只能是看客户的重要程度和交情来供货了。三元信息部经理陈燕勇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从前的典型运营场景。建设顺畅高效的物流体系,成为三元管理者们对信息化系统的迫切要求之一。

  王丹作为三元营运中心的经理,如何预测掌握客户每天的真实需求量,从而可以从容地向生产厂下订单,如何既百分百地保证客户需求,又使企业库存接近于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在三元的四个库区各有一台服务器,各类信息的小小的差异,都可能导致后期数据处理的繁杂程度增加。同时,这些产销数据也并未与财务进行集成,不得不依靠专门的人统一四个库区的数据,最后再由大家一起进行统计。在这样的报表出来之后,常常已是时过境迁,根据这样滞后的报表进行分析,使得三元在市场的变化面前,反应能力明显迟钝。

  王丹心目中理想的产品分销模式,包括从接受客户订单,然后结合对终端用户的需求分析给生产厂下订单,再到给物流下订单,以及生产厂提货最后达到用户手里的各环节,都应当在系统里通过数据有精准的反应和追溯性。同时,王丹心里也清楚,像三元这样的日配企业,要实现这样理想模式存在不小的难度。和其他同类企业相比,三元总计上千家左右的终端客户,几乎覆盖了北京所有的大型商场和超市,再加上三元的生产品种繁多,这些都对系统计算和配送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2] 下一页

Tags:信息化实施方案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