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实施方案 >> 正文

农村信息化以政府搭台的目标正在加快实现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农村信息化能否不再由政府一肩挑,走出一条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经营之路? 北京市科委实施的“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两年多的实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一个新思路的提出

  北京市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启动是比较早的。

  2002年,北京市农委、科委等多个涉农部门,共同启动“北京农业信息化工程”重大科技项目。该工程计划分三期实施。经过三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农产品市场行情系统、城乡产供销平台系统和乡镇投资信息系统。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三农网”为核心,集互联网、有线网、无线网、卫星网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优势互补的立体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起一支信息化的骨干队伍,为“北京农业信息化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基础。

  随着“北京农业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各郊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对网络信息系统需求的增加,全市为“三农”服务的网络信息系统也初显出一些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缺陷。

  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主任杨刚介绍说,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网络系统的运行主要依靠政府大量财政投入来支撑,如果三期工程还是这样干,政府背的包袱就会越来越大。而且,由于京郊农村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农民所需要的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与专家互动的信息交流,单一信息化和科普宣传不能推动农村各信息资源的综合运用,没有注意与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个性化需求对接。

  杨刚说,市科委主任马林认为,既然有需求,又有供给,信息化服务“三农”完全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从根本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企业唱主角的运营机制转变。即改变由政府有关部门为主体负责信息服务、管理、运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由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进入郊区信息化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企业在郊区信息化建设中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运营机制。二是实现由单向片面的“技术灌输式”的信息服务向双向全方位的“需求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转变。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9月,市科委投资4000万元,启动了以爱农信息驿站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

  爱农驿站遍地开花

  市科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以“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科技支撑、农民受益”为目标,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为实施手段,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模式,依托与农民生产和生活最贴近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充分整合在郊区的农村信息资源,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综合信息服务驿站,并以此为载体,借助北京网通公司的光纤资源,以宽带通讯为手段,建立一套涵盖农民生产经营、远程教育、电子支付和娱乐生活等四方面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以“富农”、“助农”、“便农”和“乐农”为主题集成的四大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爱农信息驿站是“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的主要载体。随着工程的实施,一批具有统一标识、统一外观设计、统一软硬件配置和统一规范管理的爱农信息驿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京郊大地上。

  爱农信息驿站分别依托基层政府、供销社及农企农协等建立,目前已在11个区县建立1500多个服务站点,服务覆盖所有乡镇,1500个行政村,200万人口,惠及90%的京郊农民。

[1] [2]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