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盘点逐个看 CIO需知的二十个趋势2
外包持续增加
企业总是抑制不住压缩成本的冲动,“自己做更省钱”这种说法逐渐被人抛弃。在不少软件企业希望从国外接到订单时,我国企业CIO也在考虑外包这种方式。 CIO的优先级排序中,外包并不是首要考虑的,但它的地位正在上升。节约成本的潜力诱使 CIO们把一些不是战略地位的工作外包出去。把一些非关键的工作外包出去,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在核心业务上。为了适应这种变化,CIO不仅要带好自己的兵,还要管好供应商。伴随外包同时到来的是,对跨企业和跨文化管理的关注。
网络成客服前沿
日益普遍使用的宽带为自助服务打开了机会的大门。客户服务在IT中一直占据比较高的优先级。随着更多的消费者在家里使用宽带,企业倾向于通过网络提高服务的质量并且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
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喜欢实时了解所享受业务的进程,愿意使用网络和其他技术提供的客户服务,愿意体验公司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新服务。自助服务的目标是提供另外一种服务的渠道,而不是客户服务一种便宜的替代方式。网站不是唯一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新技术,同样重要的方式还有CRM(客户关系管理)、E- mail、电话等。
协同提升效率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协同将成为应用的新热点。不管是现实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还是信息化深入的进一步要求,从2006年起,协同从一个宽泛的概念,开始走向普遍应用。CIO把供应链、物流管理等应用系统搭建在网络上,希望借此把所有相关人都整合到统一的运作体系中。无论员工走到哪里,门户和协同软都允许员工使用同样的系统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商业智能需求升温
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公司乐于采用BI(商业智能)技术来提高竞争力。企业比已往更倾向于让更多的雇员接触到BI系统,希望他们能应用这些系统提高对业务的洞察力。大面积地使用有力的分析工具,将会对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影响的程度还取决于BI系统和企业战略及用户需求相关的程度。有一个特别值得国内企业关注的问题,在应用BI之前就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就是数据的质量。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数据,将会不可避免地影响BI系统的分析结果,甚至会误导企业的决策。
有望缓解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矛盾
新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出现,例如:构件化、敏捷开发等,将有效地解决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因为标准化的生产同时也意味着减低成本、提高软件实施效率和服务难度的降低。过去这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局面可望得到一个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开放性平台的应用也将大幅提高标准化程度,降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应用成本。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应该引起CIO的足够注意。
知识管理获尊重
现在,企业需要更多地通过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加强运作能力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将现有的组织、知识、人员和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是 CIO在未来应该思考的。CIO应结合企业的业务和需求,反思走过的路,规划基于支撑企业战略的核心知识和资源。对不少国内企业来说,知识管理的历史很薄弱,可能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知识资源原始积累的阶段,但这一步迟早是要进行的,所以更应早下决心。CIO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类似e-learning和内容管理等现有技术,另一方面还应该不断关注诸如wiki、博客、IM(即时消息)等新技术。
非结构化信息进入轨道
目前的管理软件大多以各项业务运营数据为信息基础元素,信息系统也多以结构化的数据为信息化保存形式。随着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有更高的迫切需求,未来的信息系统将涉及企业各个角落,会越来越多地引入多元结构的信息海量库。信息的来源将不再是依赖于企业本身,而是多途径的内外部信息的汇集和整合。 CIO必须关注具备结构化信息与非结构化信息整合能力的管理软件,使之服务企业协同化与智能化的更高要求。
SOA期待实战
SOA 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给了CIO一个选择它的理由。然而,不菲的平台迁移成本以及缺少成功案例的佐证,都让CIO难下决心。各种不同功能的系统就好比不同规格的插头,SOA犹如一个万用插座,有了它,CIO可以搭建一个灵活的IT平台,轻松解决系统整合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估计不久就会有IT厂商推出更成熟的SOA成功案例,这将进一步坚定CIO选择SOA的决心。
ASP热潮再起
经过几年的迷茫和徘徊,ASP(软件租用模式)再度成为国内传媒和厂商关注的焦点。美国Salesforce的成功模式鼓励着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渐成气候和创新的层出不穷刺激着中国企业,这种情况下,国内领先的软件公司相继推出ASP模式软件服务。作为一种业务模式,ASP就是企业用户将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它为企业提供了在线使用的软件形式,方便性和即时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这为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提供了重要的选择。当然,这种方式在国内的普遍应用也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企业对管理软件的个性化需求,是由软件厂商还是服务提供商实现等,都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