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管理过不少各类聪明的专业人员,曾经仔细观察并琢磨过这类人的特质,以及他们对待各类情商相对较高(如翻译、行政文秘)的人的态度。我发现,销售高手容易因为业绩好而自恃功大,研发专业技术骨干也会因工作“技术含量高”而自恃门槛高,他们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常常视文秘等行政人员于不屑。而IT人士一般都欣赏或崇拜技术高手、行业精英,虽然没有销售高手和研发骨干的“本钱”大,但因行政、人事、财务等事务不属于IT专业事务,而普遍不重视或不愿意做。我接触过不少IT专业出身的CIO也有类似倾向,而他们往往人际关系都处理得不太好。
其实,不论是“CXO”中的哪种人,优秀的管理者大多都是一专多能的。CIO的非专业IT事务中,除采购、人事管理外,还有许多文秘行政管理事务,如设备管理、文档管理、会议组织、商务交往与对外公关等,我认为,管理并处理好非IT业务,对提升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乃至情商都很有好处。
按照哲学家的简单定义,“哲学”就是“爱好智慧”,所谓智慧则有“完整”和“根本”两个特点。处于不知会持续多久的艰难经济环境中,企业各级领导都应该认真思考包括信息化在内的诸多管理的本质。我认为,CIO能够有效组织起一个学历不都很高、也不见得个个聪明,但结构良好、配合默契的IT团队,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与信息化相关的管理问题,实现领导与关键用户部门共同认可的工作绩效,就很能体现CIO的智慧。
以前,我对老子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有所为”上。最近,我重读《论语》,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我从中获得了另一重要启发——应更加注重“有所不为”。IT从业者,包括CIO在内,要想有更好的职业发展,需要更注重处理人际关系、调整好心态、寻求自身心灵的真快乐,这样才可能做到庄子所说的“心游万仞”且“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