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品牌管理 >> 正文

国家扶持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在哪里?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奇迹般腾飞发展涌现出大量具备有很高市场价值的成功品牌,其中一些佼佼者如海尔、联想已经初步拥有了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它们已经成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软实力积累的现实标志。这一成就的背后除了中国企业的创造努力,也离不开政府扶持的积极促进,特别是国家品牌战略的重大作用。

  中国品牌经济处在启蒙阶段

  自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就高度重视推进名牌战略,在国家的名牌战略体系中先后形成了“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系列评选,并对入选品牌实施了特殊保护和优先支持等多种扶植鼓励政策。

  回顾我国品牌建设30年走过的历程,大约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1年,中国的品牌经济处在启蒙阶段,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还普遍停留在商标层面。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品牌经济步入了发展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名牌战略的实施作出批示,国家制定了各种各样支持发展名牌的措施。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品牌经济提升加速,全国掀起了创建自主品牌的浪潮。在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品牌形象不断改善,知名品牌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品牌在国际竞争中仍处于追赶和从属地位,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如何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品牌强国仍是我们要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政府培育、扶植企业品牌的成功经验。

  政府的首要责任是努力创建和不断优化企业品牌生存、发展的市场与法制环境。例如破除地方市场保护主义壁垒,例如完善和执行商标、专利、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连锁经营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法制健全、自由竞争的品牌环境是政府的首要责任,也是企业品牌发展的基础条件,更是政府对企业品牌建设最大的支持。

  政府应落实保护和监管

  很多时候,某些地方政府往往对此并不热衷,这些工作艰苦细致、漫长繁琐,不仅很难出“政绩”,还容易得罪人、甚至损害地方短期利益。青岛做的很好,因此那里出了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英派斯、哈德门等一大批著名品牌,也能吸引朗讯、阿尔斯通等世界著名品牌落户。当企业品牌遭受不公正待遇或不正当竞争时,需要政府给予应有保护或协助声张权益。例如过去时有所闻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索拿卡要的“吃唐僧肉”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的不良媒体或记者编造负面新闻勒索名牌企业的情况等等。还有越来越普遍的中国品牌进行海外并购遭遇政治阻挠、进军海外市场遭遇“反倾销调查和诉讼”时都迫切需要政府发挥不可替代的保护职能,或联络世界贸易组织协调、或进行相关政府间交涉、或组织企业集体应诉等等。

  政府还应依法对企业品牌、特别是成功企业品牌进行经营监管和政策指导,预防和纠正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违反商业道德的不良苗头。对此要做到“不枉不纵”。如果不是当地政府为了一地政绩、一己官途无原则地放纵、遮掩,三鹿此类企业恐怕也不会有如此下场。

  一方面,各级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媒体牵头的品牌专项宣传活动,应用政府信誉平台推广优秀的自主品牌,如2005年推出的“品牌万里行”活动就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其他多种形式和途径,在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相关企业、专业人才之间架设沟通与合作桥梁,促使企业品牌建设获得更多资源和提高实力的机会。

  政府还可利用城市或地方对外宣传推广的途径和机会,例如对外展览、经贸会议、文化交流等,增加对企业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政府应强化和落实支持措施

  中国要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迈进,发展能获得高价值的“自主创新”品牌是关键。可惜,目前很多相关政策还缺乏具体细化的激励性措施,“自主创新”品牌还不能切实广泛享有在贷款融资、税收减免、研发资金、商标保护、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优待和扶持。

  以汽车行业为例,在《政府采购法》中确有明文规定支持采购“国货”及自主创新品牌,但由于宽泛和缺乏约束力,致使非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购中所占份额仍然大大高于自主品牌,且短期内看不到改变迹象。

  “环保绿色”品牌产品不仅符合中国长期环境政策的要求和百姓生活需要,同时也是国际市场普遍欢迎的高价值产品,同样它们也尚未得到政府实质性政策的有力支持和鼓励。以节能灯泡为例,其市场价格一般高于普通灯泡3~5倍以上,即使寿命、功效、节电效益更合算,但多数老百姓还是难以主动消费,在国外通常由政府补贴售价的一半来鼓励民众消费且成效显著。但我国至今未能出台类似措施,尽管简单测算后就会发现1年节电效益超过政府补贴的百倍以上。

  这样的局面让致力于“自主创新”和“环保绿色”品牌发展的企业信心不足、缺乏后劲,应该尽快全面改善。

Tags:品牌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