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品牌管理 >> 正文

斑尼顿:惹争议的品牌定位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随后,斑尼顿又推出“真实篇”广告,以脐带未断、全身仍血迹斑斑的初生婴儿为主画面,传达“新生命之美”的主题,同时亦向世人宣告,人类生命由“爱”而生,婴儿则代表生生不息的“爱”。这则广告在整个欧洲掀起了空前未有的争议,并被拿到“佛雷米须”博物馆展示,以示伟大母亲之意。

  种族主题,再惹争议

  1991年,斑尼顿春夏装上市,再度以白人、黄种人、黑人的尖锐反差来表现广告,画面上三个不同人种的儿童,顽皮的伸出舌头。据托斯卡尼表示: “广告主要是传达一种色彩概念,尽管三名儿童的‘颜色’不同,但他们伸出来的舌头是完全相同的。跟以往一样,广告一播放出来,议论声四起,在阿拉伯国家的眼中,认为这是则春宫广告,一律严禁播放,在德国和英国则荣获广告大奖。

  致命的艾滋,惊动全球

  1992年,斑尼顿的广告又一次骇人听闻、震惊全球,以“致命的艾滋”为主题,揭露真实的垂死病患及其家人痛苦的心路历程,反应出世纪绝症的可怕,呼吁大家注意防范艾滋感染。至今,病患大卫.柯比的父母仍拿着该则真实的广告,献身于反艾滋感染的各项活动。

  这波广告,在美国社会引起很大的回响与热烈支持,为斑尼顿赢得不少好评。其实,该广告正好说明了,创作者托斯卡尼“反应事实真相”的创意概念,他表示: 「我把这则大卫.柯比及其家人的广告,称做现代版“圣母恸子图”,它是活生生的真实故事。今天我们在博物馆所看到的文艺复兴时代麦可安吉拉之圣母恸子图,很有可能是庸品,耶苏基督也有可能是不存在的,但大卫.柯比的死,却是你我眼前的事实」。

  斑尼顿“站在死亡的边缘?”

  这次广告创意的天之骄子 – 托斯卡尼,恐怕没那幺幸运了。号称是斑尼顿有史以来,声势最庞大的广告活动,诉求箭头直指“死刑”制度的公平性。首波广告在2000年元月号的「有话要说」杂志揭开序幕,以100张插页式广告刊登,标题为「我们站在死亡边缘」,内容包括全美国各地监狱25名死囚的介绍、现场访谈及图片,以及反对死刑的社会运动者的犀利陈述,并附上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天主教教宗的片断谈话。这波广告无异于直接向美国政府执行公民死刑的权利下了一封挑战书。

  户外广告在英国和欧洲持续露出2~3周,但广告活动的目标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美国。毕竟,欧洲社会对“死刑”话题并没那幺热衷,反观美国,1999年却有超过100人以上被处以死刑。近年来,美国共有 38个州政府,曾以注射、电击、瓦斯、或绞刑等方式执行死刑。讽刺的是,60~70年代期间,有些州政府停止了死刑制度,让几近处于半退休状态的死刑执行者,只能忙着将这些男、女死刑犯送出囚房透气、散步。

  其实,在美国社会里,对“死刑”问题最有影响力的,还是一些知名政治人物,问题是他们在选举时,宁可高谈阔论减税议题、或募集竞选基金,没人愿意去碰触这个吃力不讨好的问题。“死刑”问题没人敢碰,更别说挑战了。

  问题变得很尴尬,美国政府骨子里,根本就不允许斑尼顿介入敏感的“死刑”问题,制止它却又苦无充分理由。一群州政府的律师代表,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找到机会和这位创意大师 – 欧力威罗.托斯卡尼,正式坐下来谈判。谈判过程剑拔弩张,州代表的许多要求被拒绝了,包括在广告上暗示,死囚们对狱警的感谢,如: 为他们保管物品、开关门、在手上盖印…让死囚们的会客更安全…等。事实却是有位死囚绝望的说:「我希望大家写信给我,我好寂寞」。另一位则拒绝使用任何颜料作画,而以彩色的M&M巧克力代替,他的心智显然反常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斑尼顿争议品牌定位服装品牌品牌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