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品牌管理 >> 正文

反复摇摆已成伊莱克斯中国品牌致命伤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品牌定位上的摇摆不定和产品线的反复无常,让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商在中国市场重返高端的路走得异常艰难。

  三年时间五易其帅,在经历了人事动荡、战略摇摆之后,伊莱克斯决定重新回归高端定位。

  高端形象是伊莱克斯希望展露给中国消费者的脸面。上个世纪,这家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以高附加值和设计见长的产品在世界上所向披靡。然而,这位拥有高贵血统的国际家电巨头在中国却始终缺乏方向感,甚至一度面临着从中国撤退的困局。

  2008年,被伊莱克斯定义为“ 寻找自己位置的一年”。这一年,昔日与它一起迈进中国国门的西门子、三星、LG都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完成了品牌本土化的使命。曾经的中国品牌也羽翼丰满,伊莱克斯还能够重新找回它最初的方向吗?

  以低价换市场

  在中国,伊莱克斯的困境由来已久。1997年,伊莱克斯和西门子先后介入中国冰箱领域。当时,中国市场正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品牌集中度较高,海尔、容声、美菱、新飞四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71.9%。按常规而言,当时的中国冰箱市场已经是红海一片。作为外资品牌,伊莱克斯和西门子都面临着品牌培育的过程。然而比起西门子顽固坚守高端的形象,伊莱克斯的品牌定位一直摇摆不定,销售业绩也非常不尽如人意。

  在连续三年高达6000万元的亏损后,瑞典总部撑不住了,做出了准备撤出中国市场的决定。此时,原百事可乐中国区总裁刘小明上任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

  刘小明主政初期,在缺乏总部投入和追求销售业绩的双重压力之下,只能强调多卖产品,尽最大可能增加市场份额,伊莱克斯也把在中国的重点调整为主攻低端市场。在营销策略上,推行亲情化营销和向经销商提供高扣点政策,这个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伊莱克斯电冰箱销售量几乎呈直线上升,从1997年到2000年,其市场份额从0.41%上升至8.70%,产品销量几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增长。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伊莱克斯的品牌定位逐渐低端化。

  2001年,伊莱克斯借兼并杭州东宝空调杀入空调行业。几乎同时,伊莱克斯在南京又购买了一条生产线,进入洗衣机行业。而为了应对频繁的价格战,同年又在南京兼并了伯乐电冰箱厂。刘小明把伊莱克斯这一国际品牌用完全本地化的做法进行改造:扩大产品线的规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充分利用中国富裕的家电生产资源进行低成本扩张。随后,伊莱克斯进入低成本扩张时代。

  频繁的收购透露着伊莱克斯试图全面占领家电市场的野心。2000年是伊莱克斯(中国)飞速成长的一年,仅上半年,伊莱克斯(中国)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6%,产量同比增长了77%,销量同比增长83%。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和中怡康经济咨询公司统计,在大中城市,伊莱克斯冰箱市场占有率已升至第二名,并已被公认为最服水土的洋家电品牌;2001年2月份正式投产的伊莱克斯空调,在短短的4个月之内,取得了15万台、近4亿元的销售成绩,并已拿到全国市场2%的份额。

  在本土悍将刘小明掌管伊莱克斯的六七年中,其采取的高额终端返利、控制成本和低价策略等方法颇见成效,但其以攫取市场份额为目标的低价策略被指极大地损害了伊莱克斯的高端形象。“问题的关键是伊莱克斯的市场份额是通过价格平均下降20%的代价所取得的。”国泰君安白色家电分析师李小勇曾经表示,希望“包揽”家电市场的想法让伊莱克斯的产品从原来的中高端转向与国内中低端的产品竞争,从而失去了其“高品质的血统”,因此被三星、LG等迅速赶超上来。“伊莱克斯的品牌认知率和忠诚度与时俱退,战略扩张拖累了伊莱克斯。”

[1] [2] 下一页

Tags:品牌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