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竟争力的概念和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即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一时间,产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品牌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击败竞争对手,最终要靠品牌竞争力。所谓品牌竞争力指的是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对手的独特的综合能力,是对技术、质量、管理、服务、文化、创新和形象的聚合与概括。
一些现代经济学家对品牌竞争力作了深人研究,阐述了竟争力的结构、形成与培育途径。同时,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品牌竟争力取决于企业的资源优势,并对资源优势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这样就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学术流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现将他们的观点筒介如下。
1、资源学派
资源学派认为品牌竞争是建立在企业资源优势基础上的竞争,其实质是企业资源优势之间的竞争。品牌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竞争优势,而可持续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的资源优势。资源学派理论的代表人物作品主要有:沃纳菲尔特及其《基于资源的企业观点》(1984),DavidCollis、Cynthia、A.Motgomery及其《资源观:90年代的战略》(1995),D.福格纳、C.鲍曼及其《竞争战略》(1995)等。
资源学派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将资源优势划分成不同的种类
标准 种类 解释
资源结构或要素结构 管理资源优势、技术资源优势、产品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资本资源优势、物力资源优势、规模经济优势、无形资源优势
(涉及种类相当繁杂,但意义浅显,此处不做解释)
量化 数量资源优势
质量资源优势 数量资源优势是指企业在资源数量投入基础上而形成的优势,质量优势是指由资源质量或内在禀赋而形成的比较优势
在企业竞争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般资源优势
战略资源优势 一般资源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势,具有相对性;战略资源优势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和综合竟争力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和决定性意义
形成途径 内生资源优势
外生资源优势 内生资源优势可通过企业内在机制,既所谓“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学中干”(Doing by Learning)而获得;外生资源优势则须通过外部途径如资源引进、共同开发、技术联盟等形成
不管什么企业、什么品牌参与竞争,资源优势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所有时间都具备所有的资源优势。通常的情况是,企业总是优势与劣势并存。因此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还要弥补短缺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但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从资源优势到竞争优势需要一个转换机制,有一个转换过程。那么如何将资源优势有效转换成竞争优势呢?是技术创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企业在技术上保持战略领先,并通过(全球品牌网)技术上的战略优势,建立某种可防御定位和进入壁垒,从而形成技术周期、产品周期、产业周期与经济社会周期的内在一致性。在这个超强的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竞争已不是个别要素的竞争,而是综合实力和整体优势的竞争。企业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以保持战略主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