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电报道,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表示,联想将通过收购夺回全球第三大PC厂商的宝座。杨元庆说,“我们对目前的市场份额和全球排名不满意。我相信PC产业还会进一步整合,我们希望抓住机会进行收购。”
去年,宏基超越联想,成为了全球第三大PC厂商。宏基去年收购了Packard Bell,联想的欧洲扩张梦成为了泡影。
大和研究所分析师约瑟夫表示,联想的收购目标可能包括富士通西门子电脑公司(Fujitsu Siemens Computers)等计算机厂商。约瑟夫说,联想财力雄厚,收购对于它非常重要。联想面临的问题是以多高的价格收购哪家公司?联想披露的最新信息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联想有22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证券。
联想3年前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业务,成为了全球第三大PC厂商。而宏基通过收购Packard Bell,从联想手中抢走了第三大PC厂商的宝座。市场调研厂商IDC在4月16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联想第一季度的PC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21%;宏基PC销售量较上年同期猛增66%。
杨元庆排除了收购宏基的可能性,但拒绝披露收购目标。
联想在中国市场上还面临着惠普、戴尔的挑战。联想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由上年同期的36%下滑到了29%,惠普、戴尔“功不可没”。资料显示,联想目前的市值是75亿美元,只有惠普的约6%。宏基的市值为54亿美元。
杨元庆在4月25日表示,联想不会靠低价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他说,“由于我们的中国血统,人们很容易认为我们的产品低质、低价,我们希望打造创新、高端产品的形象,现在积极地涉足低价产品领域,会破坏我们的形象。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查尔斯表示,对于包括惠普、戴尔等希望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更高份额的厂商而言,方正、清华同方等中国PC厂商可能成为它们的收购目标。查尔斯说,收购方正、同方等中国厂商,将使收购方获得更大份额的中国市场,联想对此深感忧虑。
杨元庆表示,目前,联想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市场份额,而不是盈利。
谁动了联想国际化整合的奶酪
联想集团并购IBM PC业务两年有余,回顾联想集团并购整合之路,这两年无疑是联想在国际化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两年,是联想国际化经营水平逐渐提高的两年,更是联想自身逐步觉醒、走向更加成熟的两年。尽管中间几多风雨、颇多辛酸,甚或遗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处在“高处不胜寒”之“险峰”的联想,在未来的征途中,凭藉永不褪色的创新学习活力和拼搏进取精神,克服暂时的困难后,“敢叫日月换新天”!
诚然,正如文中所述,联想在并购IBM PC业务后,在整合的道路上颇多周折,甚至“令人刻骨铭心”。也许这在某种程度上应了郎咸平当初的那句“联想转型及收购是目光短浅”的评价,也许我们可以根据作者所述而判定联想集团的决策者们缺乏国际化管理经验特别是如何做好并购整合的战略性思考,也许我们还可以干脆的说“蛇吞象”终究是难成大气候。
或者,在探寻到底是“谁动了联想国际化整合的奶酪”的问题根源上,我不否认把“根植在联想基因中的企业家文化”看作是问题的根源。但我更看重的是如何区分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什么才是构成这种文化氛围的消极因子?是联想的MBO体制?是因为某一个人的意志还是因为决策机制等等?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养成并维持这种文化的“土壤”如果“不破”,那么新世界新联想的新文化就“不立”。
但我们更应看到,甚至称得上是“可喜”的是:联想集团的决策者们和经营层高管已经意识到整合过程中暴露的各种危机,在不遗余力学习创新、努力探索解决这些危机的办法的同时,付诸实际行动。至于有没有比这些更好的办法,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了持续变革的勇气、意识和创新的行动,毕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这些解决办法有效性的“唯一真理”。
“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其实,联想集团或者中国其它企业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只是一个暂时的“冬天”,冬既至春亦不远!相信联想的开路者能够励精图治、创新进取,探索出一条适合联想并对中国其它企业极具启示意义的成功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因此,联想的国际化道路,其意义和特色绝不限于联想本身!而是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