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收入的高低不能解释这两类消费者的差异。小气人群的收入分布与挥霍人群非常相似,这表明储蓄习惯的不同和债务的高低是导致消费习惯不同的主要因素。
作者还指出,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超过1.3万人在消费付钱的时候感觉心疼,这与美国极低的储蓄率是相悖的。为什么会同时出现这两种现象呢?研究人员指出了三种可能:第一是他们采集的样本人群不具有代表性;第二是鉴于不可预测的健康问题、养育孩子的高昂成本、昂贵的牙医费用、交通等各种日常消费,许多人只是很难保持收支平衡而已;第三是虽然许多小气的人在花钱的时候感觉很心疼,但这部分人却鲜在储蓄不足的时候有同样的感受。
最后,另外一个造成“储蓄极少和小气成性可以和平共存”的原因可能是,许多零售商店都想方设法减轻付款时顾客心疼的感觉。譬如,现在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或者单击一个键就可以刷信用卡消费。减轻付钱时心疼感觉的支付模式或许可以产生与5美元“手续费”相同的作用,即让小气的人表现得像挥霍的人,并且鼓励大家不要储蓄。
节俭之于小气的区别
里克说,这个领域现有的研究包括各种计分模型,虽然还没有哪个模型是把小气的人和挥霍的人区分开来。“与我们的模型最接近的理念是节俭,但节俭有别于小气:小气的人不消费的原因是因为付钱的时候会觉得心疼,而节俭的人不消费的理由是喜欢储蓄。节俭的人确实很享受储蓄的感觉。”
研究人员还发现,节俭容易带来快乐。“越节俭的人越容易觉得快乐。在我们的模型中,小气的人与挥霍的人的快乐程度相同。但最快乐的却是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既不小气也不挥霍的人)。小气的人觉得沮丧是因为没有花足够多的钱买那些让他们觉得快乐的东西。挥霍的人不开心则是因为他们花得太多,多过他们原来想花的金额。而中间的人则不会产生这种强烈的内心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