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希望的迹象已经显现。白昼在变长,水仙花已从地里探出头来,而你又可以在游泳池里独占一条泳道了。
在新年里信誓旦旦的那群人已经将健身俱乐部抛诸脑后。他们在新年伊始时现身,很快就会消失。然后我们一直见不到他们,直到9月份,当他们重返健身俱乐部时,满怀着假日结束后的决心,想要瘦身,想要健壮,然后在两周之内再一次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你是健身俱乐部的常客,你会很容易对这群“游击队”产生厌烦。这些人或是在健身器械的面前显得一头雾水,或是霸占着泳道的中央,一路昂着头游来游去。厌烦他们容易,不过这有点短视:正因为这些会员隔三岔五才来一趟,其他的所有会员才能得以健身。
健身俱乐部的生意经也比较简单:你需要有上千名从不会光顾的会员。如果大家都来了,现有的场馆里根本就装不下。
缴纳了会费,但极少现身,这些不活跃的会员能确保俱乐部的老板们挣到足够的钱,去投资有氧体操房,或是壁球室,同时还能让那些常客们的会费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其它一些商业领域也有这样的情况:老板指望有一小部分的客户会使用服务。保险业是一种;缴纳会费点片看的DVD出租俱乐部则是另一种。
但健身房则有所不同,因为它们需要租用昂贵的场地,不能把美容理疗外包给亚洲,而且为了不让场地显得寒碜,它们还需要进行经常性的投资。
伦敦男士健身俱乐部的运营法则也与此相同,唯一例外是,场馆似乎不可避免地破旧不堪,而会员们也不必看到对方赤身露体的样子(至少别人带我去的那些俱乐部是这样)。
英国商人杰拉尔德•拉特纳(Gerald Ratner)经营着一家成功的健身俱乐部。在此之前,他曾将原本经营的一些珠宝产品形容为“废物”,从而终结了自己一手打造的珠宝王国。拉特纳表示,每年他都有30%的会员出局。
一些俱乐部会给不活跃的会员打电话,问俱乐部能否为他们做些什么,从而试图限制损耗率。但拉特纳从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会提醒那些人,他们正在浪费钱。
他说,吸引新成员是一场持久战,一些俱乐部会无所不用其极。他回忆,有一次在开普敦机场外见到一位健身房促销员,那个人当时把钞票一撕两半,给过路的陌生人每人发上一张,并承诺如果他们来健身房看看的话,就能得到另外半张。他们就连入会手续都不需要。
拉特纳则更愿意通过入会费打折的办法(但对月卡会员绝不这么做),或是向那些潜在会员展示一下加热的户外游泳池。他说,人们都需要一个游泳池,但多数人都不会去用它。另有许多俱乐部则免除入会费。
拉特纳估计,在他的俱乐部中,约有5%的会员每天都在使用场馆,另有50%的会员至少一周来两次。剩下近一半的人只是签名入会,但很少光顾。
加利福尼亚的两位学者斯特凡诺•德拉维尼亚(Stefano DellaVigna)和乌尔丽克•马尔门迪尔(Ulrike Malmendier)研究了3家美国健身俱乐部后发现,有80%的会员极少使用健身房,以至于如果他们单次支付10美元的费用,也许还更省钱。还有许多人从上一次健身到取消会籍的间隔时间非常长。
在这两位学者的论文中(网址参见www.ft.com/skapinker),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要么是健身房的会员们做出了“时间不一致的选择”,要么就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
当然,有些人对健身房会员也持相同的说法。付费去使用游泳池或网球场是一回事,但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通过走楼梯你就能得到其它健身设施所能提供的一半好处,如果跑步上下楼梯,你就能得到所有的好处。
在近期的自传里,拉特纳回忆带自己父亲到俱乐部炫耀的情景。老拉特纳以前从未进过健身馆,他看见在跑步机上跑得咚咚作响的会员们,然后问道:“他们想干吗?”
不要紧。健身馆的常客们之所以经常光顾,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对自己有好处,但他们不该认为参加俱乐部就理当如此。许多健身馆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位银行家在11月份时向《金融时报》透露,多数的英国健身俱乐部或是“陷于困境”,或是在“苦苦挣扎”。
在美国,全国连锁的倍力健身(Bally Total Fitness)去年被纽约证交所(NYSE)停牌,然后处于破产保护状态下两个月的时间。
俱乐部需要常客提供更多的帮助来吸引新会员。我自己所在的俱乐部就承诺,向任何成功劝说两位朋友入会的会员提供一辆山地车。这是个蠢办法。如果我们骑着山地车满城跑得很高兴的话,谁还需要健身馆呢。
最好的办法是:向那些介绍新会员的人提供不对外开放时段的全免优惠。反正别的会员也不会介意。因为他们从不去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