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营销战略 >> 正文

家电行业大势:得大中者未必得天下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苏宁总裁孙为民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从2004年以来,大中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收购大中对于公司连锁网络建设有很大的益处。苏宁与大中开始非正式接触大约是在2006年底。2007上半年安排第三方机构进行接触,但双方一直没有签署任何有约束性的协议。”

  为了体现自己的诚意,苏宁开始“下本钱”,甚至先主动接手了大中在广西、重庆、山西等地的10家店,2007年4月更是向大中派出了第三方机构进行财务审核。就是在这个时候,市场传出苏宁有意出30亿元收购大中的新闻。苏宁随即就此事发布了澄清公告,承认公司正在与大中接触,但并未签署任何协议。

  “对大中的财务审计只是为了寻求一种更安全的收购方式。事实上,双方从来没有签订过收购价格协议。” 孙为民表示,“收购肯定要比自己开店投入成本大得多,但主要是时间短,节省了机会成本。通常在北京,苏宁开一个店的前期投入大概在1200万元左右。”

值不值36个亿?

  随着苏宁正式介入收购大中的谈判,大中方面开始在国美和苏宁之间寻找最佳的利益点,以增加议价能力。

  “与大中的谈判前期主要由陈总主导,最后黄总也亲自参与到谈判中,而谈判的地点大都选在宾馆里。”何阳青说,在苏宁与大中正式谈判的8个月时间里,国美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与永乐的整合上。这段时间里,大中与苏宁的关系也有些若即若离,原因在于苏宁在正式谈判中利用舆论的力量,并希望借此对大中压价。“我认为苏宁在谈判中小账算得太多,这与苏宁并购经验没我们丰富有关。”

  其间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小插曲”。

  2007年5月,大中掀起过一次抓商业间谍的“风暴”,称在公司内部揪出一个竞争对手安置的商业间谍,此人在大中管理层任职,却每月收受竞争对手数千元工资,向竞争对手提供大中的销售数据、公司规划、业务文件以及财务明细数据等机密信息,甚至提供了苏宁收购大中的条款书。大中特地筹备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声讨这种卑劣的行径,最终因张大中的一个5秒钟电话连线而嘎然而止。有消息称,新闻发布会取消的背后是有人紧急与张大中进行了沟通,并作了一些承诺。张大中也乐得在不撕破脸皮的基础上继续周旋于国美、苏宁之间。

  国美

  “并非是为了赌气”

  “大中和苏宁间有没有协议并不影响国美对大中价值的判断。”陈晓表示,不同企业对大中的价值判断有不同标准,“大中的品牌价值”和“收购大中的时间成本”是国美制定收购价格的主要考虑因素。大中核心门店已经营近20年,相比同等商圈新开门店,其物业成本更优。目前在北京可用于新开家电零售门店的资源稀缺,租金不断上涨,如果国美现阶段采取自开门店策略,成本将会更高。

  “36亿的出价是国美经过一定的方法测算出来的,并非是为了和苏宁赌气,毕竟国美电器也是上市公司。”何阳青说,“无论如何,即使是从战略层面考虑,36亿收购大中都是非常值得的。”

  另据何阳青透露,大中在同国美和苏宁接触的过程中,曾进行过一次面向广大员工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员工认为,如果大中与同行合并,国美是首选,原因则是“国美具有并购经验”以及“国美同大中同在北京起步发展,两者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由此可见,张大中出售大中并非只考虑价格因素。”

  12月10日,国美和大中的谈判进入最后时刻,黄光裕加入谈判。为了让张大中感到体面而又能快速达成协议,黄光裕提出由第三方北京战圣投资公司出36亿元现金收购大中。这对于希望立即套现的张大中来说,自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而且对于此前大中没收永乐的1.5亿元保证金,黄光裕也亲自拍板表示不再追讨。

  苏宁

  “大中希望我们理解”

  大中“忽左忽右”的态度令国美总裁黄光裕开始不满,并一度中止与大中的接触。而这个时候,苏宁则开始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大中的并购价值在20亿元左右,30亿的要价太高了。”

  “大中、国美一直有接触,只不过国美不相信大中给他们的报价。在与大中的洽购谈判中,苏宁的原则是对投资者有利、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对大中有利。”孙为民坦言。大中的表态也很有意思:承诺“择优而合”,任何人出价比苏宁高2、3个亿,大中选择苏宁;但其他人出价高出5到8个亿,“请苏宁理解大中”。大中的品牌永久性归属被收购的新大中公司,两年之内,保留大中的品牌。库存商品由双方协商转让。

  不过,大中和永乐于2006年签订的合并协议却无法令苏宁做到视而不见。孙为民透露,苏宁此前已要求北京大中成立新的公司,把原来的店面租赁合同和大中电器的商标转到新的公司,苏宁拟收购新成立的大中,新大中与任何公司都没有诉讼官司。2007年7月31日,张大中完成了新大中的注册手续。

  2007年10月以后,苏宁的并购团队陆续进驻大中。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大中特地出资在自己的办公地点旁租了近1000平米的办公区域供苏宁使用。实际上,这期间,张大中也一直在和黄光裕密谈并购事宜。

  与大中的“三心二意”不同,苏宁的态度相当坚定。在进驻大中期间,苏宁曾派出100多人次参与到并购团队中,已经和大中谈到了实质性的对接问题,比如财务管理模式、组织架构、重要员工的去留安排、信息系统的切换方案等。

  2007年11月下旬开始,苏宁甚至已经完成对大中门店盈利能力的核算和各职能部门的清账。在深入了解了大中的资产情况后,苏宁开始希望能够压价。也就在此时,国美方面突然变得果断起来。黄光裕无法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长驱直入到自己的“后院”,于是抛出第三方北京战圣现金收购大中的方案。对此,苏宁判断这是大中讨价还价的伎俩,并未当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营销战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