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过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生产现场的人们,经常会发现在生产工序旁边竖立的宣传看板上,张贴着写着员工姓名的各种表格,在表格的空格中有打勾打叉的,也有A、B、C、D,还有一些是分数。这些都是些什么意思呢?在管理上有何作用呢?时常有参观人员向陪同者询问。
原来这些表格都是制造部下属各课各班对员工的日常考核记录表,有每天填写更换的,有每周汇总的,有按月公布的,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生产现场的质量、安全、环境、工时、纪律、成本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主要由班长对本班员工的每天或每周表现进行打分,由课长按月汇总统计,最后形成本课全体员工的月度考核分数表,并在看板上进行公示。
这些考核记录表有什么作用呢?
1993年,三洋制冷开业伊始,企业的经营者就把“严格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公司的方针目标,而把严格管理看作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如何把严格管理落到实处呢?这是当时担任制造部副部长的笔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的各项专门管理,绝大多数都是以现场管理为基础并且通过现场来实施的,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试金石。而良好的现场管理,如果没有相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来约束,就很难持续有效地实施下去。因此,在系统性地推行强化现场管理各项措施的同时,我编制了《制造部课长考核方案》和《制造部班长和员工考核方案》两个大表格,对生产现场中所涉及的质量、产量、安全、设备、纪律等主要方面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管理要求,并组织制造部员工进行学习、贯彻和实施,使员工明确了相关的指标,从而较好的完成了考核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随着相关工作逐步规范化,我们发现:要进行考核,就需要定等级,分高下,而且要有比较细致甚至数字化的考核依据,因此原来《考核方案》中的一部分定性化的文字描述就逐渐不能满足考核需要了。为此,制造部结合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制造部现场管理的各项专门要求,开始系统化地对原来的考核内容进行修订,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进一步细化,并且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运行要求,进一步把环境、成本和班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纳入考核范围内,在“5S”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三洋制冷独创的“7SEA生产现场管理法”,同时与之配套的《制造部生产现场考核管理规定》也正式定稿,通过对制造部全体员工和生产现场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来保障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在《制造部生产现场考核管理规定》中,对质量、安全和设备等相关内容给予了不同的分数,满分为100分,设定了A、B、C、D、E五个考核等级,大致上分为A级:90分以上,B级:80--89分,C级:70--79分,D级:60—69分,E级:59分以下,并且规定了每个级别所占的比例,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考核人员喜欢打高分的倾向。在制造部,员工的表现是以分数来量化表示的,直接和月度奖金挂钩。在具体的考核方法上,实行的是上级对下级逐级考核的三级评分制,即:班长给员工打分,课长给班长打分,部长给课长打分,逐级对下级的业绩表现进行评价。在考核分数和奖金的对应方面,基本上以80分为基数,1分对应着奖金若干元,对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者进行嘉奖,低于80分者进行处罚。制造部各课在据此分数对员工进行考核后,各课汇总后的分数随月度考核奖金表一起提交给总部务存档。此外,一些职能部门,也按月对制造部员工进行质量、设备、安全、工艺纪律等方面的考核,每月末把考核结果直接提交给总务部,并做出对具体员工或班组进行奖罚的建议。总务部在参考了制造部自身的考核情况和职能部门的考核报告后,最终确定员工的奖金,并把职能部门的考核结果张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