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班组名誉员工
目的是强化班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公司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沟通和参与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基层工作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公司科级以上和部分主要科员中,选配人员派驻基层担当名誉员工,每年一轮换,这样能够调动名誉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名誉员工的生产现场管理作用,改进、提升、加强班组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
开发高危岗位“三法三卡”体系
目的是提升现场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岗位员工安全知识和信息的有效性,使高危岗位员工在知识与技能、观念文化与行为文化两个方面掌握、了解和熟悉事故风险性质,以便在作业过程中有效控制和防范事故风险,具体做法是:采用表格和卡片方式,针对每一个高危作业岗位,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三法三卡”,即:S法——岗位事故预防法,H法——岗位健康保障法,E法——岗位环境保护法;MS卡——岗位作业安全检查指导卡,HI卡——岗位危害因素信息卡,DI卡——岗位危险因素信息卡。通过编制、发行、学习、考核等过程,将“三法三卡”的内容外化于形,内化于脑,固化于行。
建立作业现场员工行为方式标准化
目的是实现现场人员作业状态标准化,具体做法为:一是推行操作标准化的“手指口述”,即现场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手到、说到”;二是实行“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三是推行安全巡检“挂牌制”,防止员工误操作引发的事故,方式是操作工定期到现场按一定巡检路线进行安全检查,并在现场进行挂牌警示。
实施班组培训优化工程
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具体做法为: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包括班组长、安全员、员工、特种作业人员等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教育方式;采取“理论技术加实物”培训,即在培训员工理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物(设备、设施、工具、装备等),对员工进行培训;开展“三结合”教育,即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单位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事前预防教育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进行“班前五分钟”教育,即结合企业的HSE文化手册、岗位指导书、作业文件、应急预案、岗位“三法三卡”的内容,组织班组学习。进行“五单”示范教练法,即聘用有现场经验的人员对员工进行“单教、单学、单练、单考、单查”。
推行设备设施“操作确认制”
目的是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发生事故,方法是:按照“想、看、动、查”的程序,即:想本岗位的操作程序、动作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看人机结合面是否存在隐患和缺陷;按标准动作操作设备设施;查设备设施反馈的信息是否正确,对所操作的设备设施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