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现有生产煤矿312处,去年生产原煤1.4亿吨。其中省属煤矿61处,产量占75%;市县属煤矿130处,产量占20%;乡镇煤矿121处,产量占5%。近几年,全省煤炭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一系列重要部署,突出抓好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的责任,“十五”以来取得了煤矿安全生产较好成绩,百万吨死亡率从2001年的1.51下降到2005年的0.25,省属煤矿降到了0.18。今年1至8月份,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55。
我们的做法是:
一、引导煤矿企业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加强基础管理,省政府首先在全省大力整顿办矿秩序。1998年,提出了关闭1万吨以下小煤矿,取消村办和个体办矿;全省先后关闭697处小煤矿,杜绝了无证办矿、矿办小井、村办煤井和私人办矿。省政府决定,到2008年,全省9万吨以下煤矿全部关闭,基本解决小煤矿问题。但是,我们感到,由于复杂的煤炭赋存条件,以及长期沉积的矛盾和问题,大中型煤矿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从我省2000年以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案例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的企业重生产、轻安全,摆不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从矿长年薪到职工收入都与产量挂钩,造成一些煤矿超能力生产,为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二是安全管理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三是多数矿井装备水平较低,特别是由于前些年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弱。四是职工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加之用工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培训工作跟不上,职工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的能力较差。五是全省70%以上煤矿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省属煤矿受瓦斯威胁的矿井23处,受水害威胁的27处,受冲击地压威胁的13处。这些,使我们充分看到了煤矿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针对煤矿安全工作实际,省政府在2002年提出了以“双基”建设为总抓手,从基层入手,从基础抓起,从源头上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根基的要求。我们感到,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把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基层管理上做文章,在基础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摒弃以产量论英雄的传统做法,树立以安全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其次要注重加强企业基础工作,切实做到从严从细抓管理;第三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和提高装备水平;第四要强化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围绕这些方面,近年来我们注重总结典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并坚持突出阶段性主题,适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2004年上半年召开煤矿安全“双基”建设会议,大力推广枣矿集团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行为军事化的经验,在全省煤矿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全面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的热潮。同年下半年,在总结新矿集团提高装备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召开“科技兴安”会议,明确提出“省属煤矿要与国际接轨,向国际水平看齐”。2005年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学习淄矿集团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区的做法,落实省政府“用三年时间,使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今年又在龙矿集团召开了安全培训工作会议,着重围绕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落实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具体措施。这些工作对整体推动全省煤矿抓基层、打基础、装备上档次、管理上水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