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遏制不利因素的量变发展,防止其质的突变。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要能及时发现事故的苗头和隐患,以便“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在这里,笔者从多年交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归纳了以下五种查找事故隐患的方法。
一是身心“体察”法---单位领导和安管干部要放下架子,走进一线,体察一线职工群众的疾苦,掌握其真实的思想动态和一线安全生产信息。人员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管住管好所属员工,安全生产才有保障。这就要求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安管干部要十分重视职工队伍的思想管理。要放下架子,深入到一线,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做到:“一天三班倒,班班见领导”,在跟一线职工群众甘苦与共、风雨同舟中,真正体察他们的疾苦。要善于与职工群众交朋友,敢于敞开心扉,用真情实意换取职工群众的肺腑之言和逆耳之语,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群众“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职工群众的思想紧紧统一在单位发展的大旗下。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当一天义务安全员”等活动,单位领导和安管干部要深入一线厂房、工地、车间,在亲身实地体验中,通过眼看、耳听、亲手操作,掌握一线真实资料信息,以便在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和改进工作上采取针对有效地措施。
二是循规“校查”法---要用法律法规、条例和操作规程这把“尺子”,全面检查、校正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上的偏差。《安全生产法》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总结,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法典。《安全生产条例》是《安全生产法》的延续和具体规定要求。操作规程是经过论证,并经反复实践检验,总结出来的科学经验。在法规、条例面前,没有特殊的团体和个人;在生产操作规程面前,来不得一时一刻、一丝一毫的马虎。不能因为特殊利益、个人感情或暂时的困难困境,降低落实法律法规、按章办事的标准,更绝不允许肆意践踏法律法规的恶性行为的发生,必须原原本本、逐条逐款地抓好落实。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单位领导、安管干部要牢固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建设、规划、部署等生产环节中,严格按法规、条例和操作规程进行规范。并经常对照法规、条例和操作规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有悖法规、条例和操作规程的做法,必须及时、坚决予以“校正”。如: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事危险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问题,《安全法》和《安全生产条例》都有明确具体规定,对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的计划、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和考核验收情况要逐一对照进行检查。对危险源(点)的监控工作,“监控法”提出了“五定”具体要求,即:定点、定监控内容、定标志、定检查周期、定责任人、定责任。在对危险源(点)检查时,这五项内容一项都不能缺少。对于大型机械的操作使用,在检查时,尤其要注意纠正那些片面追求捷径的“小聪明”式的“土规定”、“土做法”。凡不符合法规、条例和教程规定的,都是事故的隐患,就有可能出现事故苗头,严重的还会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立即制止,坚决纠正。
三是网络“群查”法---更新时空观,延伸管理的“触角”,建立安全生产督查网络,发动干部职工群众群策群查群防。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得以保证。因此,各单位要建立有效的群众性检查监控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党、政、工、团和班组安全员、工会劳动监督检查员等各种组织、人员的职能作用,广泛调动干部职工群众预防事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每一名干部职工群众都睁大眼睛、打起精神,同心协力查找工作、生产、生活中的事故隐患和苗头,真正做到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话有人讲、事有人管、患有人抓,使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具体事和具体人,都能尽收“眼底”,控制在有效的视线之内。在查找事故隐患过程中,不能把精力只盯在一人一事、一时一地上,必须更新时空观,即在时间上,把安全生产督查的视线由身边向远处延伸,使安全生产“触角”沿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贴住其“脉络”,实施全时、全程的监控,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和超前性;在空间上,由点到面扩大,既要做好岗位和登记在案的危险源(点)的事故预防,又要以此为基本依据,撒开“大网”,把平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问题都网在其中,逐一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