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2008年半年报显示,吉利汽车上半年共售出吉利和华普轿车10.69万辆,比去年同期销量上升27%,上半年营业额实现23.66%的增长,经营利润则同比增长了119%,净利润的增长更高达217%。
在通货膨胀严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家油价高企、车市萎靡的上半年,吉利汽车如何在重重困境中实现大突围的呢?
收购整合
长江证券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受通货膨胀影响,2007年以来汽车行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主要材料中钢铁综合价格同比上涨44%,进口天然橡胶价格上涨29%,塑料价格上涨1%~24%不等,其他原材料也均出现较大的上涨。
对此,李书福表示:“我们面临的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其他企业一样,只是准备得比较早,采取的方法比较对路。”
吉利认为,公司今年上半年取得业绩主要在于对旗下5家联营企业:浙江吉利、上海华普、浙江金刚、浙江陆虎及湖南吉利,作出战略性业务转移并取得初步效果所致,从价格低廉的旧款轿车成功转移到较高价的新款轿车。今年7月1日,吉利完成对旗下5间联营公司的收购。分析人士表示,对这5家企业的收编,吉利汽车做大的战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随着上海、湘潭及宁波工厂的落车投产,吉利汽车的战略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目前,吉利汽车年生产能力为34万辆,但随着今年年底上海、湘潭及宁波的厂房建设完成,该集团年产量将扩大至50万辆。
此外,吉利汽车的升级也是业绩大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年油价高企、国家出台节能减排的情况下,小排量、低油耗的车受到青睐。加上吉利全系车品质和价格的提升,也拉大了旗下产品的盈利空间。
抢占中低档市场
随着吉利汽车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其汽车产品也在逐渐告别“低价格、低档次、低利润”的局面。
今年年初,吉利便对旗下全线产品进行了不同幅度的涨价以应付成本上涨,使主要产品陆续跳出4万元的价格低线。此外,吉利金刚、自由舰及远景等车型的热卖,抢占了更多家用中低档轿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