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结构设计 >> 正文

农合风起云涌 中国农村经济向组织竞争转型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瞭望周刊 佚名 参加讨论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新时期迅猛生长,标志着中国农业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向“组织竞争”的深刻转型

  曾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农村,将是合作经济组织大放异彩的世纪。”《瞭望》新闻周刊最近在苏、皖等省的农村调查发现,这一预言正在化为农民活生生的实践。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简称“农合”)风起云涌,农民经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快速提高,农村生产力在合作组织中得到提升。农村经济正从由推行“大包干”而确立的“家庭竞争”模式,逐渐步入“家庭竞争”与“组织竞争”并行的态势

  “农合”驶入“快车道”

  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几年发展明显加快,出现了种类多、吸纳农户比例高、合作要素活跃等显著新特征。统计显示,仅2007年7月1日至年底,全国工商机关就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26397户,成员共计35万户,成员出资总额共计159亿元。

  比如,在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城乡收入“剪刀差”全国较小的江苏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出现了“惊人一跳”,主要发展数据有:近4年中,全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8310家,成员275万户,带动农户411万户,占全省总户数的27.5%,4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无锡市加入合作组织或接受合作组织带动的农户比例达到40%。

  农业大省安徽省农村合作组织也出现“井喷”现象。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5379家,比上一年增加1274个,增长31%。毗邻核心都市的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将近800家,五年增长了四十多倍。可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育、发展,在不同类型区域均显示出同样强劲的爆发力。

  在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农民合作组织往往呈现意料之外的强势。据统计,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出资最多,约占全国成员出资总额的17%;而市场意识最浓厚的江苏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的成员人数最多,约占全国成员总数的10%。

  模式日益多样化

  《瞭望》新闻周刊在苏、皖两省随机走访了25个合作组织。从形态上分析,这些合作组织可分5个主要类型:企业依托型,即“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这类大多是以种养殖、加工为主,共有6个;科技推广型,即“以技术推广为特征的协会+基地+农户”,一般由科技人员领办成立的,共有3个;能人大户带动型,即“能人+合作社+基地+农户”,一般由懂技术和市场的大户发起成立,共有7个;村级组织主导型,即富民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一般由村级组织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分配或土地流转需要而组织村民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共有6个;村干部带头型(有带领致富能力的村干部),即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任协会会长或合作社理事长,带动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共有3个。这些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一般从几个到100多个,但带动的农户少则500多户,多则1000多户,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集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群体抗压性大于个体的抗压性。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奇等农村问题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市场风险的不可测性,让多数中国农民一时还难以适应。家底较薄弱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竞争模式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大市场,显然制约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也制约了农民经济的发展。所以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带有必然性。当然,这种组织化,显著有别于以地域性集聚的村级组织,更区别于改革前僵硬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在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是对农村要素的一次大重组,它的惊人能量将进一步地显露出来。”

[1] [2] 下一页

Tags: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竞争转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