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结构设计 >> 正文

中国企业的执迷与自卑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常青企业家的最基本素质,那就是较真的素质

  中国经济的成长和发展,是用了很长的时间为全球发达国家的经济集团打工换来的。在初期,为了改变落后的状况,需要被国际社会接纳,好尽快吸收先进技术和跟上全球发展的节奏,在一穷二白的万般无奈之下,才以出让税收、土地,以低服务、低附加值的代工制造身份参与到国际政治经济舞台。

  但这个曾是显而易见的权宜之计,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逐渐被我们的一些企业和地方官员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习惯性的透支自我的代工复制浪潮。

  中国企业的执迷

  透支自我的代工复制浪潮造成了今日中国GDP的80%都是由低利润、不可持续发展的、高能耗的低端产业带来。并且,因为这种“模式”复制极为简单,只要比较谁更敢于出卖资源,出卖环境,出卖劳工权益,谁就可以获得“比较竞争的优势”。用郎咸平的话说:这是以钱为纲的大跃进。因为可以通过透支迅速见效,资本的嗜血性也暴露无遗。资本以灵敏的嗅觉迅速扑向了各种带着血腥味道的经济领域。举国上下,将大部财力赌在了这里。

  而除此之外的内需经济领域,融资困难、政策缺失。更因为各项资源的不均衡透支,内需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本越来越高,面对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具有创新能力、品牌营销能力的中国本土企业,更是凤毛麟角。那些所谓欣欣向荣的行业和所谓中国企业,基本上已经沦为了全球经济集团的部门型企业。部门型企业不需要面对客户、不需要思考客户价值、不需要了解市场的变化,这种繁荣让中国企业集体执迷,集体放弃了完整企业应该有的清醒的客户意识和管理体系。而这些被繁荣惯大的部门型企业已经不习惯面对内需市场了。

  有人可能不太赞同这种说法,感觉上认为中国目前服务业和内需也蛮发达啊。我们来看这样的一组数据,中国服务业为GDP的贡献仅占10%,与美国服务业为其GDP贡献80%的比例相差甚远。而中国这10%的服务业其主体,也是分布(寄生)在出口型产业区块之中。整个中国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经济风险十分巨大。因为一旦出口型经济遇到了问题,这剩下的10%安能无恙?这些风险,政府和国家领导人也数次表示了担忧,并在宏观调控上不断做出调整。但执迷者之所以被称为执迷者,就是总不信风险会摊到自己头上。

  广交会一直被誉为“上帝为中国留下的一扇窗”。可今年这窗只开了一个小小的缝,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18日,服装、纺织品出口只成交了15%。

  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已达到4%,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船舶市场研究部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说,中国的造船企业接的订单70%-80%来自国外,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业去年的订单是4432万吨,只有30%左右的订单是国内的,人民币每升值一点,中国造船业要损失30亿-40亿,这两个造船企业因为人民币升值已经减少收入100多亿元。

  4月24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要求旗下的150家中央企业“把你们自己的钱袋子看紧一些”,并表示“至少要做好过两年从紧的准备”。

  大把花美金的国际采购者和财力、物力、人力都占绝对优势的大央企都要过冬了,单纯依靠他们吃饭的众多中国企业还能活到春暖花开吗?

  在中国企业中,有一大批执迷的群体,就像等明天的寒号鸟。作者系软资CEO

  中国企业的自卑

  在中国企业中,有清醒的另一群,他们是梦想跳跃龙门的一群,是真正配得上“企业”二字的组织。但这些中国企业,因为历史和社会进程等原因,也同样被另一种躁动蛊惑着。

  这是一种弥漫在中国企业家内心中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多少与我们民族的命运和中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有关。真正的企业家身上都带有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花掉人生大部分时间努力推动民族产业的振兴,但当我们抬头踮起脚尖向远处翘首企盼时,却发现我们竟然还很落后。对民族命运的担忧与压力让中国这些企业家感到深深的自卑。

  自卑感很快被中国企业家再次分化成不同的企业行为。

  一批企业因自卑感,开始盲目崇拜舶来的一切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换着花样地尝试再尝试,就好像被刺激过的女人发狂般购买衣服一样,生怕自己跟不上潮流,被别人瞧不起。

  这种歇斯底里很快变成了经营态度,变成了消费习惯,此类中国企业中每个月都有形而上的廉价培训采购,来填补企业内心的自卑感。这种消费很快刺激并养活了一批只做培训不做咨询的所谓顾问公司。

  另一批中国企业在坎坷中摸爬滚打,伤痕累累,却仍未跻身世界甚至中国的强企之林,在极度自卑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得极度自信,宁愿相信自己是最强的。这些中国企业极度盲目地排斥外脑,认定只有自己的经验才是指导未来的唯一方法。

  事实会证明,中国经验派企业家寻求的经验行为与结果的联系也并不存在。如果仍自恋地舞动下去,很难不成为笑柄。

  对于经验主义,我们已经不必再赘述其害。对流行概念的趋之若鹜,如果企业家缺失系统的管理审美结构和素质,将这些支离破碎的概念贴在自己身上,未见得就那么得体。

  企业家需要的审美结构和素质

  要实现基业常青的卓越组织,需要跨越五大管理瓶颈。它们分别是:职业团队塑造、组织备力实现、营销力实现、创新/品牌力实现、价值对称管理体系实现。中国企业家心中要有这个管理审美金字塔。只要有了这个方向,就有了实现卓越企业的路径,一层一层地去突破这些瓶颈,创造常青企业的愿望就指日可待了。

  在卓越组织的金字塔上,职业团队塑造是塔基,是一个组织迈向更高经营水准的基础。没有职业的执行团队,再宏伟的战略目标、再巨大的市场都只是看得见却抓不住的雾里花。

  在今天全球化的多个竞争层面中,中国企业所处的竞争层面往往是跟更多中国企业的直接竞争。实现全员职业化的中国企业,就可凭借精兵策略,在人力成本、用人风险不断加大的今天脱颖而出。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生效,缺失职业团队塑造能力的企业,用人风险和人力成本将更加凸显。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塑造并拥有职业团队永远是深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为常青的卓越企业金字塔打好塔基的不可逾越的一步。

  最后,我们说一下常青企业家的最基本素质,那就是较真的素质,什么是较真?丰田的拉闸管理就是较真。在丰田,每个人都被赋予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力。譬如,在生产阶段发现问题时,他们都有权拉闸停止整个车间的生产。这与常规的传统做法大相径庭,看起来在初期实施时管理成本较高,但随着这种认真的,视问题为改善机会的管促行为不断磨合,组织的素质与运营效力终将最大化。

  这项基本素质,80%的中国企业家做不到——较真的拉闸管理不管多么正确,但似乎、好像、或许没必要这么急,以后似乎还有时间和机会。

  一闻到别人烧焦的味道,就能尽早做出决策和调整,这是常青企业家与普通企业家的素质差别。张锐敏“战战兢兢”才会成就海尔。能否见微知著,不拖延,不糊弄,迅速拉闸解决问题,是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是否重视自身价值和组织价值的基本素质。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