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公园管理处的独立建置将被撤销
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深圳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也是分类改革的继续与深化。2007年10月,深圳正式推出7项改革,拉开了事业单位机制体制创新的大幕。
这七项改革分别是法定机构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市属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供给方式改革、事业单位从行政级别管理转为岗位等级管理和绩效管理改革、市政公园管养体制改革、政府检测机构体制改革与资源整合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据了解,法定机构试点改革主要致力于建立以理事会(管委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灵活的用人机制、形式多样的资金筹措模式、灵活的薪酬分配机制和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目前,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已经经过审议,待进一步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就将进入立法程序,而市房地产估价中心、深圳仲裁委员会的管理办法正在积极起草中。
深圳市政府在向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汇报中透露,进入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第一批名单的有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市公园管理中心等10家单位。目前,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的理事会章程及其配套制度已经经过深圳市事改办审议,另有8家已经上报了章程及相关制度。其中,公园管理中心将负责统一规划、管理深圳的市政公园和郊野公园,除仙湖植物园、梧桐山管理处、笔架山公园管理处等4家单位外,其余17家市政、郊野公园管理处的独立建置都将被撤销。
对于备受关注的人事制度改革被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开展现在编工作人员聘用工作,初步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第二步,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构建新的岗位体系;第三步,按照新的岗位体系实施人员聘用,完善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等制度。截至目前,深圳九成以上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聘用制度基本入轨。
七项改革未能按时间表推进
事业单位改革涵盖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三大领域,情况复杂,工作量大,触及很多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涉及不同机关、单位和群众的权责与利益。
深圳市政府表示,事业单位改革推进2年以来,开局良好,改革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市场机制功能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中已然开始发挥作用,社会机构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竞争,行政部门从直接管理附属事业单位中脱身,更公正地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另外,企业管理理念的引入,企业经营行为的市场化也促使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当然,这一改革由于涉及利益广泛,也存在不少问题继续解决。目前,转企事业单位原在编人员退休待遇差距问题,退休待遇、综合补贴的计提问题、转企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处理问题、转企事业单位要求重新回归事业单位序列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对此,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浦表示,事业单位改革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原有事业单位广大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以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照顾与兼顾到各方的利益,用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诚意赢得广大群众对改革的最大支持和理解。“任何改革都要以人为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另外,事业单位改革第二阶段的七项具体改革未能按照时间表实时推进,进度相对较慢。深圳市政府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专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综合性改革,改革内容涉及到人员薪酬、机构编制管理、社保等多个方面,在具体实施中续相关配套的政策制度支持。另外,奥运维稳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牵涉了大量精力,迟滞了改革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