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在 TCPConnection 类中包含一个TCPState 的状态引用,并在TCPConnection 的状态改变时更新为当前的状态引用,例如在连接关闭时进行Open (),状态引用就应该从TCPClosed 变成TCPEstablished ,这样就实现了原来的要求。
但这个设计思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我们可以看到,抽象类TCPState 已经为TCPConnection 类将来可能的状态留出接口,只需要不断派生具体的不同状态子类就可以实现将来的状态变更,并且无须影响原有的设计,也无须加入多余的代码来实现现在还不需要的功能,所以这是一个优美的、可扩展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易于维护,相信可以给我们在做软件设计时带来一些启发。
系统应该采用Open 的技术标准
采用SOA 的开发架构,是进一步降低系统耦合度的措施在经典软件工程理论中,不管是瀑布方法还是原型方法,都是从需求分析做起,一步一步构建起形形色色的软件系统。但是,需求变更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时刻伴随着系统左右。每一个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者都饱尝了在系统进入开发阶段、测试阶段,甚至上线阶段遭遇应接不暇的需求变更的极端痛苦。客户将变更的需求视为bug(错误)是测试上线阶段的主要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能否来一场软件开发和架构的革命?SOA架构的提出,就是被人看成这样的一场革命。其实质就是要将系统模型与系统实现分割开来。
1.定义
SOA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有人就将CORBA和DCOM等组件模型看成SOA架构的前身。早在1996年,Gartner Group就已经提出了SOA的预言,不过那个时候仅仅是一个“预言”,当时的软件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概念走进实质性应用阶段。到了近一两年,SOA的技术实现手段渐渐成熟了。在BEA、IBM等软件巨头的极力推动下,才得以慢慢风行起来。Gartner为SOA描述的愿景目标是实现实时企业(Real-Time Enterprise)。
关于SOA,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业界广泛接受的定义。一般认为: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service),通过服务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 (contract)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定义,独立于具体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构建在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到下面两点:
·软件系统架构: SOA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更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尝试给出在特定环境下推荐采用的一种架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其实更像一种架构模式(Pattern),是一种理念架构,是人们面向应用服务的解决方案框架。
·服务(service)是整个SOA实现的核心。SOA架构的基本元素是服务,SOA 指定一组实体(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注册表、服务条款、服务代理和服务契约),这些实体详细说明了如何提供和消费服务。遵循 SOA 观点的系统必须要有服务,这些服务是可互操作的、独立的、模块化的、位置明确的、松耦合的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其地址。
2.SOA三种角色的关系
服务是一个自包含的、无状态(stateless)的实体,可以由多个组件组成。它通过事先定义的界面响应服务请求。它也可以执行诸如编辑和处理事务 (transaction)等离散性任务。服务本身并不依赖于其他函数和过程的状态。用什么技术实现服务,并不在其定义中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