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项目管理 >> 风险管理 >> 正文

构建先进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基于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财务实力的综合分析,中诚信国际根据可以获得的内部信息和银行公布的公开信息,对中国银行体系中5家国有(控股)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公开评级。中诚信国际发布的评级报告表明,2004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进一步得到扩张,但信贷过快增长中潜在风险增大,不良贷款比率仍偏高并可能反弹。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已经成为银行控制风险、保持规模增长的首要问题。自1998年起,商业银行就一直在强化信贷管理、规范信贷决策行为、防范信贷风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体系

  重视垂直制约,忽视水平制衡。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仍是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科长、经办之间的分级管理。横向分工与制衡关系不强。贷款审批实行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审批流程纵向运动。

  纵向管理链条过长,管理效率不高。目前商业银行实行“四级管理、一级经营”的机构体系,信贷决策链条过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和管理的效率。

  (2)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重视事后化解,忽略事前防范。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存量风险的化解上,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银行开展信用调查时,基本上没有开展市场细分工作,大多都是在审查借款企业的合规性之后,就与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对行业和企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个案分析。

  对不良贷款忽视清收,忽视转化。我国银行普遍存在“重贷轻管”的问题,贷款发放后的后续管理没跟上,企业经营困难暴露后,往往急于抽出贷款。

  风险评价体系滞后。我国银行虽然建立了风险评级制度,但信用评级一般只能在新客户申请贷款时和每年年初进行,不能及时反映风险。评级系统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完整性以及评级结果的 普遍运用也差强人意。

  (3)授权与授信

  分级授权的信贷管理体制。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上收,贷款向大城市、大企业和大项目集中。同时,商业银行支行的贷款权限一般为小额个人存单质押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没有对企业的贷款审批权力,造成支行贷款发放量逐年减少。

[1] [2] 下一页

Tags: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