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过去了一个多月,前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信息的公开与交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地震发生后,政府的信息公开与沟通交流机制得以有效发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对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政府的危机管理机制中,信息公开与沟通协调是其首要环节。“谣言止于公开”,信息及时公开,民众对危机的知情权便会得到及时的满足,心理上的相关压力会得到及时的释放,谣言和猜疑得以抑制,社会的稳定也得到了维护。因此,一个具备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的政府,在重大公共危机发生后,它对相关信息的处理,不是封闭,而是公开,通过及时、全面、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打乱了成千上万人的正常生活,但却没有造成社会恐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的公开、及时、全面披露。
事实证明,客观全面迅捷的信息沟通交流,有力地整合和协调了抗震救灾行动。汶川地震灾后的救援行动中,政府救灾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搜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为政府的各项科学救灾决策作参考,中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政府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现代传媒向民众提供权威可靠的信息,让民众全面了解中央对地震灾害采取的应对措施,让民众及时了解此次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等等,这些措施稳定了社会秩序,凝聚了民众信心,形成了抗灾合力。
事实证明,信息的及时公开与交流,也有助于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以各种形式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了真诚的关心和无私的援助。多方捐助的善款与救灾物资送往灾区,多国专业救援队伍也来到灾区。中国政府和人民也以开放的胸怀,主动接受来自国际社会的各种援助,与所有支持和帮助中国抗震救灾的国家、社会团体和友好人士真诚合作。信息公开与交流,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也彰显了一个理性的政府面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时应有的积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