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中医疗法首次进入奥运医疗保障体系,受到了多国官员和运动员的欢迎,连日来还经常出现各国选手们在北京奥运村排长队争相体验中医疗法的情景。目前,上海、沈阳、青岛、天津等奥运协办城市的中医药系统也已全力投入奥运医疗保障工作,随时准备提供高效专业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时刻准备着”
上海、青岛、沈阳、天津等地的中医药系统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奥运工作的统一部署,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组织领导体系,组建了医疗救援专家队伍,制定了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疗救治的能力,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院校的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奥运服务。
为做好奥运医疗服务工作,离赛区较近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建立了由骨伤科医师为主组成的院内外两支急救队伍,积极进行急救演练,时刻准备迎接伤病员。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奥运安保医疗队;利用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对医护人员进行奥运专题系列培训;将医院现有含兴奋剂的药品目录公布在医生工作站,并对此类药品标注“运动员慎用”标识;开辟了奥运安保“绿色通道”。
“奥运服务,我们时刻准备着!”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两名外科医师在水滴体育场内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据介绍,他们跟天津市其他医院选派的医生一起,负责处理赛场观众由于突发意外事故引起的伤病。
服务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
在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和优势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拥有自己的“法宝”。对于在比赛中容易出现的软组织损伤,他们采用“石氏伤科”特色疗法,在伤情早、中、晚期分别给患者外敷自制的“消瘀膏”、“三色膏”、“温经膏”,能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良好作用。同时在不同的阶段,配以不同的中药治疗,以促进机体的康复。龙华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莫文特别说明,这些膏药中所含的中药成分,对兴奋剂含量无任何影响,运动员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