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因而形成了各自的思维逻辑,与此逻辑有悖的观点、行为都被其视为病态,“那人是不是有病!”甚至成为口头禅。
在企业当中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处理事情,常常使企业信息沟通障碍、效率低下等,更甚者,人与人之间嫌隙滋生,久而久之形成各类职场疾病,比如老板病、二把手病、员工病等。这些现象在企业中长期存在,直接影响企业和人的健康发展,不容忽视。奉期推出谨言慎行话题,以期给正在困惑中以及即将面临该问题的企业界人士一个参考。
从我做多年管理咨询的经验来看,这些现象大普遍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在算自己的账,都在按自己的期望要求别人,很少从对方角度去想想我应该如何做。不同角色,关注不同。不同的关注,就有不同的期望,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积淀为不同的思维逻辑,这是双方在斗争。
一位曾经转换过多家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曾经给我谈论多年来“打工”的三点深刻感悟。第一,就是要从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有责任感,才能拓展自己的成长空间,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客观的认识,才能理解为何工作要紧张起来、成本要控制、要做表率。第二,要有空杯心态。到新的单位和岗位,从内心中要谦虚、低调,积极适应岗位的特殊要求,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他人的经验,这样才能进步,更好地适应环境施加给自己的影响。第三,要关注结果。每一段时间都要有成绩,每一次付出都要有收获,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对组织是有贡献的,也才能砥砺自己以功劳而非苦劳来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
还有一家非常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的几位创始人、现在出任CXO的青年才俊,也在与我交谈中表示,他们参与创办了这个企业,但老板的心胸、协调能力、最后促成决策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老板整合了他们身上每个人的优势,平衡了各自的习惯和性格。但他们自己不一定能把公司推向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大企业,如果公司发展需要,他们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位子让出来给真正有能力的外来者。言谈之凿凿,果然为后来实践所证明,公司后来的总裁职位都拿出来了,还有其他一些CXO位子。
同样是职场打拼,同样是辛劳做平台,为何有的职业经理人成长着、快乐着,有的老板赢得了跟随者由衷的敬佩,而有的打工者在无奈、在抱怨、在不停的选择,有的老板在发怒、在抑郁、在劳累吐血却得不到同情?
这就是定位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产生愉悦与成就,也可以产生愤懑与内耗。
知道自己是谁,要做什么;知道别人是谁,需要什么。能够从对方角度体察自己想不通的地方,能够积极主动去沟通去行动,能够坚持以公司发展为最高原则,能够看得更远更深入,多一些肯定与期待,杜绝抱怨与怠慢。定好位,然后去换位思考。适当的补位,但不越位。坚守自己的定位,在成长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定位。如此,就会打破束缚自己的僵化逻辑,在认识、鼓舞别人的同时也发现自己,为自己因为灵活、积极与包容所产生的局面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