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汽车工业在海内外市场上奋发进取、标新立异、成绩斐然。
国内自主品牌真正的发端应该从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开始算起,此前只能算是技术引进,产品和技术的核心都是人家给的。短短9年的比例。
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超过50%就是质变,其实占到1/3时,应当就是质变,自主品牌在市场上说话就有分量了。从目前的情况看,A00这一级,因为有奇瑞QQ在其中,其他的合资品牌几乎都不占优势,国内的自主品牌说什么就是什么,但A0这级就不一定了。
那么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我们不仅仅是量变,而且还达到了质变,在自主品牌汽车中出现了标杆产品。
在A00、A0和A三个级别的车中,目前都有自主品牌为标杆产品,可以想得出当初奇瑞刚刚进入市场,是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认它的,但现在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也是质变的一个标志。虽然A级车我们还无法和其他合资品牌抗衡,但也有了标杆产品——比亚迪F3。第三,国内的三大自主品牌企业也初步显现格局,2005年以前是没有的,虽然现在并不明确。奇瑞、吉利、比亚迪,这三家企业分别年销量达到40万辆、20万辆、20万辆,特别是后起之秀的比亚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品牌。
但是将来是不是由他们三个企业带着其他自主品牌共同发展也不一定,或许将来又有一个类似比亚迪的企业取代这目前的“三大”。
第四,真正的自主研发出现了。
和刚刚开始不同,现在的自主品牌汽车已经不完全是抄袭别人的产品了,比如说原来吉利、奇瑞的车基本上拿国外的车仿制,现在有几款车基本上也有国外的原型,但已经看不出是哪款车,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都能自主研发了,这里面不能不提到的是奇瑞,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自主研发之路。“三大”中比亚迪还起步较晚,但是也能做自主研发,只是程度上与前两家相比还弱些。
走向国际
在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时,国内的自主企业的增长率和合资品牌相比下降是比较快的,2003年自主品牌汽车和合资品牌汽车的增长率分别在72%、70.2%,然而2004年一下子减少为7.7%、16.1%。
到2008年国内自主品牌车又遇到了一个较大的挫折,金融危机的影响,让自主品牌汽车的增长在1月——11月成负0.4%的增长,而合资品牌相对的影响还是小些在10.8%。未来对于自主品牌汽车的展望。
第一步,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自主品牌汽车再发展几年,在国内能不能与跨国公司叫板,能不能平起平坐?特别是“标杆”产品的树立。
第二步在国际市场上和跨国公司竞争。虽然现在也有竞争,但是目前的竞争比较低端,只是切了很多国家的一丁点儿的低端市场蛋糕,因为相对于其他跨国公司,我们的竞争力比较差,现在是依靠出口三十个国家,看起来数字上是比较大的,而实际上分摊到每个国家这个量就非常小了。这一个很小的量非常容易就被其他产品排挤出市场,可以说我们真正的国际影响力还没形成。
主要是国际化人才稀缺,没有丰富的经验,这些问题当然需要政府出面来解决,我们需要研究国际的人才是如何引进,他们现在在做怎样的工作,各国的法规条文,在管理上国外采取怎样的方式,他们的产品标准怎么样,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大量研究的,而不是说如现在拿出的一款中国的产品按照中国标准来实行,实际上中国的标准和国际的标准还不同,关键问题是需要研究的是别人是怎样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比较多,先从发展中国家开始占领市场,占完之后,再占中等发达国家,再冲击发展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