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黑点把三个东西串在一起,怪怪的,看起来有点儿像麻辣烫。但实际上,它貌似平常,却十分可怕,深藏着一种叛逆的颠覆性的力量。这种感觉,就有些像读金庸先生的小说,往往平静的时刻,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不愿意学武弄棒的人,反倒最终成就一代大师;而疯狂地搜巡武林秘籍、一心要当武林霸主者,最终都是事与愿违,或走火入魔,或遁入空门…如此看来,这热闹的背后,定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在深深地吸引着全球的华人。
倒不是华人性喜武侠,而是迷其中的那种“神秘力量”。事不强求,不滞一物,虚实空灵,无为而无不为。这是禅意。是中国人骨子里积淀的东西。也许,只因现实太实际、生活太生分、事功太功利,便不得不在其他地方建造虚幻、空灵和神秘的栖息之地。不过,这时已经开始偏离禅了。但好在总有一股拨乱反正、返璞归真的力量,往往让人们开始回归本真、洞悉自我。正所谓:“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年,菲利浦·克劳士比医生误打误撞,糊里糊涂地就投身到质量界;他本能地从医学的角度、人本学的视角审视当时的质量方法,却不小心,撕开了传统的质量控制理论的神秘面纱,一下子暴露出其“恶”的本性,即人之初、性本恶,因此,我们只好用统计技术找出其“尽可能不恶”的范围,然后加以控制。小恶、大恶皆为恶,不可缩小而为之;恶之居所,“善”安在否?无它,唯放下屠刀、重新做人也。他不经意地作了一面“零缺陷”旗帜,朝天空晃了晃,只轻轻地说了一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顷刻间,就像一潭湖水扔进一块石头,打破了拂晓的宁静,掀起了轩然大波。从此,一场波及全球的、载入青史的“质量革命”开始了,克劳士比也因此成为一代“质量宗师”。不久,“革命摇篮”克劳士比学院也应运而生,时间是1979年7月1日。
就在3日之后的一个清早,一个叫做汤姆·彼德斯的年轻人坐在百事可乐总部大楼的48层会议室,面对一群炙手可热的商界人物,闭目冥思,飞快地在脑子中总结出了“八条规则”;
从此,这“八条”便使他和另一个“倒霉的”哥们儿鲍勃·沃特曼面对“每天瞎忙伙”所产生的成堆成堆的访谈手稿有了“瞎猫碰上死耗子”的灵感。很快,《追求卓越》一书面世。汤姆称它是“开火的一杆禅宗之枪”,但它500多万的销售威力丝毫不亚于广岛原子弹对“二战”的转折性意义。事实上,它成了一部“管理圣经”,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一个“管理革命”大幕正式拉开的标志。这是一场用人本学革除统计学痼疾的运动,是一场用人、文化和激情等“软的”因素冲破传统的资产、设备和土地等“硬的”因素浪潮,是继“零缺陷”火山喷发后的巨大海啸。
彼德斯一夜成名,红得发紫。这让他觉得整件事情充满禅意。因为他在麦肯锡是个“不起眼的笨家伙”,因一项“没有用的项目”,便被“下放”到远离总部的旧金山分部。他和另一个不起眼的笨哥们儿沃特曼“蜷缩在一间从不赚钱的办公室里”默默地工作,反而功成名就,成为麦肯锡最爱提起的名字。他在书中的结论也同样充满禅意:那些卓越的公司,他们的卓越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成就的;而那些成心想变成卓越的公司,最终往往离卓越越来越远。
两位“传统偶像的破坏者”,在各自的领域推波助澜、“兴风作浪”;一个不断指导企业通过质量文化变革持续卓越,另一个不停地走访这些企业从中总结出“革命的药方”;两人心意相通、猩猩相惜,又都醉心著书和演讲。周游列国,他们强调一个思想——文化革命;随时随地,他们重复一个基调——返璞归真…
“利用你的常识和本能吧,”汤姆说,“在管理他人时,只有不强求才能成功。”说话间,一个叫做亨利·明茨伯格的加拿大年轻人从自己作陶艺师的妻子那里得到启示,他说:成功的战略绝不是“深思熟虑的”而往往是“不经意的”;不是脑先手后,而恰恰是手脑同步,随直觉而动…。他帮助人们走出了“战略丛林”,用的同样是返璞归真法:让手和脑联系而非分开。
1986年的某一天,在古老的欧洲大陆一位商学院的教授把眼光投向了中下企业。他发现了一批躲在镁光灯后面的“全球最优秀的企业”,他把它们叫做“隐形冠军”。无心插柳柳成荫。没过多久,在美国史坦福大学,以詹姆斯·考林斯为首的一群年轻人开始研究美国“基业常青”的公司。但是,他们很快就从那些“大叫的狗”身上把眼光聚焦到一群“不叫的狗”身上。于是,随着“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的一一展示,人们惊奇地看到与杰克·威尔奇之流截然相反的“第五代领导人”:低调、甚至羞怯,但同样坚忍不拔。哈,人们开始返回到常识,知道了为什么说“咬人的狗不叫” …
当2004年即将成为历史的时候,回望充满喧嚣与骚动的世界经济,我们悲喜交加。我们发现,自己很像闯荡江湖抢夺秘籍、争夺盟主的侠客,更像怀抱一颗雄心挺枪大战风车的那位异国游侠。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太远,不仅失去了家园, 而且忘记了回家的路…
“万类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一种“蓦然回首”的意境。这是生活的意境,也是一种禅,一种质量观。一种管理思想。
“尽日巡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呵,这三个黑点串起来的东西,原来真是香辣浓烈的麻辣烫!
杨钢
fyg@ZdCh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