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质量管理 >> 质量规划 >> 正文

管理故事之二十九:如此认证项啥用?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质量认证很走俏,

因为招标有需要。

如此认证顶啥用,

强化管理是正道。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ISO9000:1994版质量管理体系正式发布以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史,参与认证企业的性质,已经从最初的外资企业、国营企业,正在向民营企业进行扩散,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项企业认证。然而,与其规模扩大成反比,认证证书的含金量却每况愈下,这是为什么呢?

开拓公司是一家成立十余年的民营企业,其创始人李老板在九十年代初期下海,从创业开始时的一个人半间办公室,经过艰苦拼博,终于成长为年销售额约亿元、员工三百余人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进入了行业第一集团,而且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良好,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企业将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较高速度增长。但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李老板却苦恼极了:市场部拿回了大量的订单,但是生产部的生产能力却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品质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存在大量的质量问题,返工返修等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还无法满足交货期,多次被客户投诉;李老板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整天忙于救火,然而却不见多大效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找不到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有效的解决对策。进入第四季度了,眼看要制订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2006年度的企业重点工作计划,怎么办?无奈之下,李老板请来了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诊断。

咨询顾问进驻开拓公司后,非常吃惊地发现,企业虽然在2001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是体系形同虚设,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得到执行。首先,在文件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员工能力不足,只能由一名外聘人员编写了质量手册和最基本的六个程序文件,很少有三层次文件,文件本身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其次,缺少最基本的培训,员工们对体系中与自己相关的内容知之甚少,根本不可能真正参与。再次,记录少得可怜,例如入厂检验只有当出现不合格品时才有记录,根本无法保证最基本的检验要求。最后,造假严重,要审核前突击补充记录,甚至连内审和管理评审都是子虚乌有,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咨询顾问经过与各级人员的深度访谈、资料查阅和现场调查后,李老板无奈地承认,进入2000年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应对招标的需要,必须获得质量管理体系的资格证书,这是企业当时进行认证工作的最直接的目的。但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数是跟随李老板打天下的老工人,虽然技术经验丰富,然而文化程度较低,作为检查人员还可以,但是作为质量体系的管理人员明显不合格,只能从外面聘请一名专家编制体系文件,然后利用关系和认证费摆平了认证机构,才顺利地通过了质量体系的认证。由于企业专注于外部市场的开发,而忽视了内部的质量管理,没有有效利用质量体系认证的机会对员工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素质,导致员工们认为体系要求太麻烦,仍然按照老一套去做,质量管理水平一直没有提高,从而成为目前制约企业继续发展的瓶颈。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中国逐步得到推广,说明中国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始终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然而,我们看到,许多企业获取资格证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和树立企业形象的需要,做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及时规范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素质,而鱼目混珠的认证机构也为企业这种投机取巧大开方便之门,不仅导致中国质量认证机构和企业的认证资格证书的信誉越来越差,而且企业所通过的质量体系认证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出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主要成为一种参与市场竞争的通行证和形象展示的装饰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然而,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如果中国的企业家都能够象李老板那样,能够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努力加强基础管理,那么中国的企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仍然是大有希望的!

作者 徐新跃:大连理工大学MBA,曾经担任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负责公司生产经营相关联工作的统筹管理;目前担任大连泰德人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咨询培训顾问,负责培训、咨询诊断和猎头等业务的整合运作,具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邮箱:xxy1965@xinhuanet.com



Tags:质量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