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罪的羔羊—杨经理
还有一点不妙的是,牛经理的前任—杨经理,在公司的例行周会中居然报出我们的ICT (Internal Circuit Test内部电路测试)测试不良率高达 37%。更意外的是,面对这样的质量数据,他竟然没有采取任何紧急纠正预防行动。这迫使我们终止周会,下令立即停产,并开始现场调查,进行原因分析。在调查中,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杨经理报告的质量数据居然是错误的!ICT测试不良率应该是15%而不是杨经理报告的 37%。当然,即便是15%,也还远远高于我们所设置的2%的警戒控制线。但是,不能准确地统计过程监控点的质量数据却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这说明,我们的质量控制还缺乏深度,还只停留在IQC(Incomming Quality Control进料品质控制)和OQC(Output Quality Control出货品质控制)的监控层面上。
客户的例行退货记录也印证了上述判断。半年来,客户的退货率虽然在控制线以内,却明显地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客户退货有滞后,这些被退回来的产品实质上是一年前生产的。换而言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的质量控制能力在退化。因此,质量风险在增大,我们必须在失控前恢复控制。我可不想产品运到芝加哥后,客户请我到美国去处理质量问题! 显然,杨经理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他必须得走了。这可能对他有点不公平,因为我们没有给过他充分的机会和及时的引导。老实讲,杨经理对公司贡献还不少,他有各种认证的丰富专业知识,在其任职的十个月内,公司产品顺利通过了UL认证和两次ISO例行检查。但是,他没有建立起一个能真正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从公司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都必须立即建立起一个能可靠运行的质量体系。这至少可以保证我们晚上睡个安稳觉。 别了,牛经理
牛经理的到来,实在是万般无奈之举。我们希望他至少能帮助公司救急,因为杨经理已经走了,另外一个质量主管也自动离职了,质量部就剩下一个空架子。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却还在不断地涌现,所以,必须得有一个人来顶一下。牛经理在当时,是我们视野内较合适的人选。尽管,在面试之初,我们就意识到他基本上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稳定运行的可靠体系。不过,他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及时、准确的质量数据采集和反馈体系。按照 ISO9000标准,这属于表格文件,是最低层的基础文件。看来,现在,我们也只好从基础做起了。
当然,另外一种情况也是我们可以接受的。那就是牛经理只是单纯地救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这个残缺的质量体系发挥出它最大的效能。
令人失望的是,上述两点,牛经理都未做做到。过程控制的数据依旧不准确。过程中的不良率报警,永远都不是质量部报告出来的。救火的功能也没有发挥,因为我完全看不到任何纠正预防行动单出现。而按照我拍脑袋的直觉,就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现状,每天有几份纠正预防行动单,是非常正常的。没有纠正预防行动单,反而奇怪。
更让我绝望的是,昨天他竟然向我提议,要求工程部严格限制签发让步接收单。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客户邮件提醒我们的市场人员,说,最近的让步申请明显增多,要注意。因此,我们应该严格限制签发让步接收单。”我提醒他:”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要答复客户?”他回答:”没有了。”
这可能是中国教育最为失败之处。中国的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单一线性化简单思维的人。以上面的对话为例:我们所有签发的让步接收单,其前提是,它需要得到客户同意。为什么我们会向客户提出让步接收的申请,且客户为什么又同意接受它呢?因为双方都有一个交货期的压力。
因此,严格禁止签发让步接收单只是一个治标的措施。这可能带来三个方面的问题:①我们报废的损失;②耽误交货准时率(同样影响公司信誉);③由于我们无法准时交货,连带到客户也无法准时交货,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我们向客户提出让步接收申请,是现状下的合理措施。我们希望客户权衡一下我们糟糕的质量控制给他带来的损失,以便他和我们一起做出合理的取舍。当然,我们也不傻,客户也不傻,我们不会将客户完全不能接受的重大质量问题提出来,那样客户也不可能让步接收。所以,我们的让步申请总能得到对方同意。这说明,我们在特定状态下的判断,与客户基本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