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不确定性所
在,其实仔细分析对战略制定来说,不确定性也不是那么可怕和不可捉摸,战略的较量某种程度上是对确定性把握能力的较量,波特在《对话》节目中针对不确定性明确他的观点:战略是针对确定性的东西去做的。而这些确定性的东西,往往是代表了环境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并不会出现很大的意外。对这种趋势的判断,又和企业对社会的价值判断有关系,而不会被环境发展过程中的偶然因素所左右。
所以针对环境的不确定性,除了通过组织设置或者尽可能多的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决策人员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对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是否正确。《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一个“基模”的概念,把复杂的问题归结为有限的基模,从而达到以简御繁的效果。《第五项修炼》中总结的基模肯定不完备,甚至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这种透过复杂问题看到本质的思考方式和能力是战略决策者所必须具备的,其实更多时候往往不是因为数据不够,而是因为对数据的分析不正确而发生误判,从而导致战略的失误。
对自身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往往一方面和心态有关,就是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能力,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对于大型企业的战略决策者来说,还往往受到企业内部信息渠道不畅的影响,理论上说,这种不确定性是可以消除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国哲学强调一种“中”的心态,强调做人要“虚心”,“虚心使人进步”,我们也看到,大部分的不自知者,更多是被骄傲和虚妄的心态所蒙蔽,当然虚心也不是说就是看低自己,只是强调要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
所以,面对不确定性的战略制定,可以说是一个认识自己、洞悉环境变化中的确定因素、慎重选择对手所做出的一种选择,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固然是难以做到,即使做到了这些,战略制定的风险性因素也依然存在,但是“赌注”的成分已经可以大大降低。
柳传志说“输不起的事情不能做”,这话应该辨证的看待,如何做到“输的起”也有不同的方法,“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是一种。摩托罗拉在“铱星”项目上是彻底失败了,但是通过合理的股权设计,避免了公司整体的破产,说明摩托罗拉在整个战略结构设计上是合理的。
有一些风险确实无法分担的但是又确实有可能发展的方向,其实是通过社会机制被分散了,那就是风险投资,对于这类项目,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具体介入的时机。
战略有风险,但不是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