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分析 >> 正文

鲁冠球的“汽车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万向的嵌入式购并,无疑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给出了一条更为稳健的路径。

  2007年7月8日,对于中国最著名的民营企业家鲁冠球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是他创业的第38个纪念日,同日他创办的万向集团宣布成为美国AI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这起购并案还意味着这家38年前的修车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稳健的突破

  AI公司是一家很独特的公司,它由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发起,是专门为这三大公司提供模块装配及物流管理的公司。它在全美拥有12个装配厂,几乎美国每5辆车中就有一辆要用上AI产品。万向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商,能够成为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意味着中国企业开始以资本购并和专业参与的方式,直接“嵌入”到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核心部位。用鲁冠球的话分析,就是实现了三大对接:一是核心技术的对接,作为大股东,万向在汽配技术的提升和整合上已经处在了优势的地位;二是采购链的对接,在此次购并中,万向拥有优先采购权是交易的核心,这将大大缩短中国汽配产品与全球大汽车公司的采购环节,也当然为万向创造了很多的商业空间;三是汽车人才的对接,在宣布购并成功的同时,万向就在筹划派出一支100人规模的经理团队到AI公司去学习。

  万向是中国最早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之一,而鲁冠球也是最早萌生制造中国汽车的民营企业家。现在看来,他走在一条稳健而便于直接借鉴的国际化、专业化道路上。

  在汽车制造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企业家试验了多种的成长路径。1990年代末,以资本运作著名的德隆集团试图通过大量购并国内汽配制造工厂的方式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一席之地,后来因资金链的断裂而企业崩塌。2001年前后,沈阳华晨集团的仰融试图整体购并陷入经营困境的英国罗孚汽车公司。根据当时达成的协议:中方以土地、厂房等投入占51%股份,罗孚方面除了研发中心仍然留在欧洲外,将把全部工厂搬到中国。这个富有想像力的购并案最终因仰融与辽宁省政府的关系破裂而中途夭折。仰融出走美国后,上汽集团和南汽集团围绕罗孚展开了一场争夺,最终上汽买到了罗孚的知识产权,南汽则收购了罗孚的实物资产。如今它们各自生产的、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差异的荣威汽车与名爵汽车正在中国轿车市场大打出手。

  低调的兴奋

  跟这些高调运行的企业相比,万向的表现则要沉默得多。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家企业一直在以全球参与者的角色默默地拓展着自己的疆域。在国内市场,万向由一个小小的万向节起步,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汽配制造商,并终于成为美国通用等整车厂的零配件供应商,在欧洲形成了自己的销售体系。近年来,万向在北美对多家汽配企业实施了购并,此次购并AI公司使得万向在美国的子公司达到了19家。近年以来,中国公司频频出手购并海外公司,然而成功者并不多,尤其是著名的家电企业TCL对欧洲汤姆逊公司的购并更是陷入了困境。万向的嵌入式购并无疑给出了另外一条更为稳健的路径。

  去年7月9日,鲁冠球在电话里向我透露了上述新闻和他对国际化战略的思考,他对此次购并表现得相当的兴奋。购并AI公司后的另外一个象征性意义是:万向海外公司的销售收入将达到60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万向总部所实现的4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他说:“这意味着从昨天起,万向已经成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我记得15年前第一次采访这位老资格的企业家时,曾在他家的墙上看到一张汽车的图片,我至今记得当年他看着它时那种渴望的眼光。现在,他离那张图片又迈近了一步。

Tags:鲁冠球汽车路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