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财富时代-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分析 >> 正文

中国式重组:繁荣背后的危机 (1)

作者:王孟龙    文章来源:董事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5
  沉寂多年的ST重组潮在2007年的牛市中再起波澜,怀揣暴富梦想的企业,和那些濒临退市的ST公司一拍即合,围绕借壳上市展开了新一轮的寻租游戏。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是今非昔比,但滋生“租”的土壤依然肥沃

  从市场基础说起

  曾经,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买“壳”的交易量超过了当年IPO的数量,“壳”的稀缺程度可以用“一壳难求”来形容。2001年股市大跌,在之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壳”的命运也难逃“熊”途。曾经有学者预言,随着资本市场制度的规范,投资环境的改善,“壳”必将加速贬值。

  遗憾的是,这个预言下得太早了。在2007年的牛市中,新一轮的ST重组潮又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那些背负巨额债务、亏损严重、治理混乱的ST公司,又一次成为投资者豪赌的目标。

  市场就是买卖双方的集合。而之所以存在买卖双方,首先的前提是双方都必须具有行使独立意志的权利,也就是独立人权;其次就是有均等的机会创造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促成自由交换,所以第二个基础就是市场的公平原则,大家的机会均等。只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才能诞生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遗憾的是,这两个基础并不能在中国股市上得以体现。

  事实上,股市也是一种特殊标的物的市场,是以投资/投机为目的的交易集合,理应符合自由市场的两个基础,但事实并非如此。虽说上市公司产权属于全体股东,但这仅仅是冠冕堂皇的说辞,上海经济学者朱长春曾经亲耳聆听法官的政策传达:“凡是小股东状告上市公司的,一律不予受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现实是,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成提款机,而小股东只有逆来顺受。

  相比H股市场,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把上市公司的钱拿去海南搞房地产,结果被香港廉政公署请去“喝咖啡”,嗣后被廉政公署以诈骗与虚构盈利、操纵股价等罪名送上法庭。

  黄宏生才挪用创维4600万港币,就面临牢狱之灾。相比而言,在深、沪两交易所上市的大陆公司,大股东占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少则上亿,多则几百亿的情况屡见不鲜,处罚力度与香港市场存在很大差距。

  “官味”十足的重组

  中国证券市场,其结构本质是与中国任何一个社会小环境的文化本质完全一样的——“官+商”的微妙结合。

  在证券市场里,官居于本位;由官自下,分别是会、官商、民商、民,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结构。在这个最不该“讲政治”的地方“讲政治”,结果是使证券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陷入了“离不开、靠不住”的长期“阴阳不调”状态中,ST公司的重组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事实上,中国式重组有很大一部分是围绕“保壳、保配、买壳、借壳”来进行,而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2] [3] 下一页

Tags:中国式重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