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一个不确定时代已经到来。
生活中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变数,于是人们都很愿意说一句时髦的话,这年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国家政策在变、个人理想在变、时尚潮流在变、消费者选择在变、企业发展更应该变。
企业讲究战略、讲究目标和方向。但很多人受到成功学的引导,认为目标要固定,应该排除万难、矢志不改的朝之努力。于是就有了“目标刻在水泥上,计划写在沙滩上”之类的说法。
这没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但是放在不确定的年代,就有了某种程度的不适。
目标和方向一定要有,战略一定要制定,但这一切都要符合时事和市场发展的规律,也应随时保持灵活多变,在勿忘初衷、坚守大原则和使命的情况下,提倡适当的弹性,这样的战略才更有生命力。
松下幸之树在临死前制定松下250年的发展方向,这个曾一度被渲染成高瞻远瞩的神话,在不确定年代却被当成了笑柄。
因为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尚且无法准确预知明天的变化,何况250年。
传统时代发展慢,钱可以一毛一毛的赚,新经济时代在网络经济、资本市场、高新科技等催化之下,财富的聚集却是以裂变的速度在增长。
杰克韦尔奇上海演讲的时候,李东生问:“我们如何才能预测企业10年后的发展方向?”
韦尔奇的回答是,“预测一年后的情况都是很难的,预测10年后的情况是愚蠢的。”
不知道李东生对其偶像的回答是否满意。
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回答。
企业不要动不动就大战略、长远规划天天讲,不能因为宏伟的计划忽略了眼前的细节和现实的机会。
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指定了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建设尚且如此,企业的运筹发展又怎能固守于一处呢?
不确定的年代势必要求我们有应对有不确定的本领、适应不确定的能力和把握不确定的功夫。
试想谁能够预测911、非典、禽流感、印尼海啸,答案是没有人能够预测得到。
所以有些企业能快速适应、巧妙利用普遍的危机形成了它焕发第二春的机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非典时有一家生产胸罩的企业,发现目前市面上缺乏口罩,于是把胸罩的成产流水线改成口罩的,瞬时盘活了濒临倒闭的企业。毕竟一个胸罩能顶两个口罩:)
所以,在不确定中把握机会的人是更加称职的商人。不确定年代的战略应该是一个容许适当变化的弹性战略。
连比尔盖兹都说微软离破产是有18个月,什么意思,18个月就可能跷辫子,给人家淘汰了,那就意味着他没有过分看重什么十年、五年的战略。相反只是审时度势地成为一个捕捉机会的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