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不等于做企业,做企业需要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成熟以及企业家对管理的信仰
王吉鹏:我有一个观点,做生意不等于做企业,改革开放初期的思维主要是一种贸易思维,本质是做生意,不是做企业。做生意是什么呢?快进快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有机会我就多做几年,资产性投入很少,随时可以转型。做生意跟做企业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做生意是做机会,做企业是做能力,差别非常大。
战略能力就是企业能力的一个核心构成。举个例子,我当年在中关村办企业,卖电脑。号称高科技,其实就是倒买倒卖,到深圳那边“走水货”。从IBM的PC机开始的,把电脑散件弄过来,在这边组装,其实就是装个台式机,然后销售,最好的时候一台电脑就可以挣两三万块。当时就是逮机会,有很多人赚了钱。和中关村那批人相比,现在挣多少钱都不算发财。
柳传志也是从做生意开始的,卖旱冰鞋,后来弄个汉卡,实际上汉卡也没挣上钱,他赚钱还是靠做代理,挣钱之后的柳传志就琢磨以后干什么,当时的生意人没人想这个,他决定做电脑。这就是战略能力,因为他在产业上做了选择和取舍。原来是拿着订单,抓贸工技,做贸易的,受汇率影响很大,另外也不可能保证外资厂商永远供货,哪天一掐脖子,就没法装电脑了。现在作技工贸也好、工贸技也好需要加工能力,就要建厂。加工能力有了,发现营销模式整个变了,原来是不需要库存的,也不需要什么推销,拿着订单就装货,现在品控、通道建设、品牌都需要。这样一步步积累能力,成了现在的联想。
西部某投资集团的老板投资了当地省会城市最好的商务写字楼,第一家奢侈品店,投资有色金属,煤矿,还有物流。他的经理们很困惑,他们大都是跟着老板从做贸易开始就在一起的,可是老板觉得他们总是跟不上趟,说他们不加强学习。于是就来找我,我说很简单,就是原来老板是做生意的,把一个煤矿弄过来,本来应该倒手卖给中煤集团或者电力集团的,他应该是把矿作为产品来销售的。但是煤炭行情好,天天涨钱,他不卖了,就变成经营矿山了。原来把企业当做产品来经营的时候,需要的是法律人员、财务人员、投资银行以及资本运作的人,这些人用着很顺手,但是突然经营矿山了,物流怎么控制,铁路怎么打交道,成本怎么算,这些人确实不会。它从一家投资集团变成了产业集团,现在需要积累企业的能力。
杨钢:还是因为机会市场,很多都是生意人起家,骨子里是生意人,只不过恰巧坐在企业家的位置。除了缺乏战略思维能力,中国现在缺乏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也是生意人老板不能变成企业家的原因。钱德勒在他的名著《看得见的手》中就讲到职业经理人的重要。
慕云五:钱德勒认为职业经理人阶层成就了美国,和这句话等价的是大企业成就了美国。钱德勒偏爱职业经理人、偏爱大企业,他的结论就是管理资本主义。尹明善的说法可以为您的话注脚,他的话大意是:我不请经理人,或许企业会慢慢死掉,请了会死得更快。
王吉鹏:可遗憾的是,往往不请也得请,在天津有个亚洲最大的自行车厂,他的老板对我说,本来我想请一个师爷,结果请了一个老爷来。刘永好对职业经理人的评价非常低。他有一次很激动地说,我们中国的企业用最低的平均工资,消耗了最多的人力总成本。代价是企业增长很少,但是对企业破坏力很强。
做企业,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有些事情你信就好办了,要是不信就麻烦了。战略弄起来是很麻烦的,很多企业都是走到哪算哪。我们给他做战略咨询,他听听而已,从骨子里不相信。我是搞管理的,我信,我干什么都要先定方向,各种因素尽力都想到,想到了然后再做。当初我创办仁达方略,跑完注册,三个月内什么都没有动,没有做业务,我一直在思考,我的盈利模型怎么支撑这个战略,整整三个月的思考,支撑了我们到现在整整10年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