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定位 >> 正文

民营企业收购国资要点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根据我们最近案例研究表明,在近期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带来资金、人才、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实质性提升,与原单位主要经营管理团队持股有效结合,为企业构建更为合理的发展平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同时,在不久的将来,国有资产转让将通过国有产权交易的统一平台,以招投标等方式进行,也为国企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创造有利的条件。可以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改革的主流,以前主要由经营管理层收购或者职工收购的改制方式将逐步向引入战略投资的多元化结构演变,战略投资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近两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也逐年上升,也不乏相当多的民营资本参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在民营企业收购国资的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牵涉到国资处理的敏感问题方面。那么,民营企业在国资收购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存在哪些根本上的差别。在我们过去很多的案例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由于体制的差异造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观念上的差异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诚然,体制导致观念上的差异是是困扰民营企业收购国资的最大问题,然而,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我们发现,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两个特别鲜明的特征,不利于民营资本的介入: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国有企业往往采取行政首长负责下(或党委领导下)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体制,职工通过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等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权力,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企业无法通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应有的决策、制衡和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不利于民营资本介入,有效参与企业的经营或管理工作。

  二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到位。目前,国有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劳动人事管理机制,对外往往能进不能出,无法正常新陈代谢,对内往往能上不能下,无法培养人才和队伍,从而无法起到调节作用,不利于引进人才。同时,在分配方面平均主义、大锅饭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营管理岗位和关键技术岗位收入低于市场水平,而一般普通岗位收入却高于市场水平,从而无法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不利于留住人才。

  因此,民营企业在收购国资时,需要特别注意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性和劳动人事的市场化两个方面,否则容易陷身其中,无法理顺管理关系。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民营企业在国资收购的进程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安置职工和处理资产是两个相当敏感而且棘手的问题。

  根据最近的初步调查,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过多的问题仍很突出,中央企业中富余人员约占在职职工的1/3左右,尚有50万下岗职工没有出再就业中心。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往往将职工的安置问题放在首位,这也是民营企业收购国资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1] [2]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