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实施 >> 正文

商战决胜的利器 --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成为过时的观念,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有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无疑,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经营之道,一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技术革命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新的企业和新的产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谓远虑就是研究企业战略,没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即使是幸运的暴发户,也必然是短命的。当今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的研究和开发上面,而产品、技术、工艺和材料等研究和开发则是以不断完善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为后盾。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部署涉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它在具体产业或企业中的意义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没有战略观念和眼光,没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竞争手段,就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和占有可靠信息,更充分地存储和处理信息,研究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般矛盾和特殊矛盾,从而作出具有超前意识和准确预测能力的决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原来的管理方式日益落后于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创造新的管理模式。原来的大量流水生产的管理是静态管理,规模经济造成了过细的劳动分工和层次控制。其弊端是,层次结构需要以监督(Supervise)和协调(Coordination)来维持,这就加大了管理成本;层次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慢和信息失真造成了决策的延误和效率的低下;部门的区隔化和固定的规程削弱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技术要求动态管理,即决策权的下放,更少的规则与约束,扩大的管理辖幅,网状的信息通讯。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式,任何企业都要面对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1)竞争对手之间展开的竞争;(2)新进入者的威胁;(3)替代产品的竞争威胁;(4)供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5)买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的最终利润是在这五种竞争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企业可能在某一个或多个方面占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可能体现在与对手或其他替代产品的直接竞争方面,或体现在削弱供方或买方优势方面,或体现在为阻止新的竞争对手进入而采取的防范措施方面(如建立或加强进入壁垒)。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产业结构,改变产品和生产过程,改变企业和产业,也改变传统的竞争方式。信息技术改变产业结构是指它增强了供方和买方的竞价能力,因为供方和买方通过联网或其他电子手段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产品价格、技术性能和顾客服务等的比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讨价还价。产业结构的改变还体现在进入壁垒的加强。因为,现有企业已经在信息技术和硬件方面做出了大量投入。进入者面对成本劣势是不肯轻易进入市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方面的技术使替代产品望而却步,因为,这些技术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将不同的特点加入现有产品之中。订货和帐单自动处理系统引起了配销企业之间的剧烈竞争,自动系统不仅提高了固定成本,还造成人员过剩,因此,配销企业不得不更加关注增值量。另外,信息技术使规模生产和柔性生产并举,自动化再也不是产品生产僵化的同义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商战决胜信息技术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