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信息化需求 >> 正文

做精做强 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正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有力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规模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长速度。信息化建设从盲目的上项目到根据企业特色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建设水平也日趋成熟。

  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为例,截至2003年底,国有大型企业中已建或正在建ERP工程的企业只占总数的约21%。而据有关机构调查,英国年收入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913%以上进行了信息化规划。

  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排头兵,ERP以其对关键制造环节的掌舵作用而在整个信息化大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ERP产业虽已初步成熟,但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够,企业认识不够等问题。

  要推进制造业ERP的发展,业内专家认为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ERP的市场细分,提升制造业ERP软件设计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典型宣传,扩大ERP在制造行业中的应用。我国ERP市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并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繁荣,终因没有发展土壤而步子慢了下来。90年代末,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应用和信息技术的提高,ERP市场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有关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制造业ERP软件市场规模为34.08亿元,同比增长22.37%,占同期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的一半以上。对于ERP产业而言,制造业无疑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完全可以成为ERP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但事实却是:一方面,

  ERP被普遍泛化,真正能够提供行业内优质服务的产商极少;另一方面,由于ERP产商一味追求规模化发展,抛弃细分市场需求,转而进行“大而全”的产品研发,产品的针对性不强,软件使用效率不高。

  “ERP是不可缺少的,但不是万能的。”业内专家说,不同企业管理模式的巨大差别,必须充分考虑自身行业特点和特色,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系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些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以纵向一体化为主,在整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分工,建立了内部的供应链,如一汽。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则建立了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外部的供应链,如广东南海的铝型材供应链、重庆的摩托车供应链和浙江永康的小五金供应链等。不同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特点、营销模式、采购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来适应所有的企业。

  由于制造业管理环节众多,企业间差别巨大,信息化应用软件的选型、客户化开发和信息集成十分关键。每个应用软件都应该有不同的市场定位,以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企业。“以目前我国软件行业实力,要真正设计出一套面面俱到的产品很困难,企业应该集中力量把自己的ERP产品做精、做专、做强。”业内专家说。

  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尽管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各行各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为自己的企业系统穿上更合适的“鞋”,成为企业壮大发展的关键因素。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等部委联合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协调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信息产业部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必须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决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伴随着全球以信息化推动管理创新趋势的加强,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应扬长避短,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Tags: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